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徽理工大学学子探寻阜阳四九起义精神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7月2日至5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逐光红色实践团先后前往安徽省界首市老年大学和阜阳市的阜阳四九起义纪念馆进行调研。通过抗战前辈的娓娓道来和在纪念馆中的深切感受,团队聆听英雄故事,凝视文物史料,重温入党誓词,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的信仰与担当,汲取奋进力量,探寻红色精神。
专访老战士,聆听峥嵘岁月
代建礼老战士是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红色宣讲团成员,也是界首关工委“五老”成员。团队成员走进访谈室,看到精神矍铄的代老,心中满是崇敬。他身着朴素的服装,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历经岁月沉淀后的坚毅与温和。
访谈伊始,代老缓缓打开了话匣子,向团队成员讲述起他的那段峥嵘岁月。他用真挚的情感,回忆着战场上的生死考验。那是一段充满硝烟与战火的日子,代老和他的战友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无畏地冲向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他们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身边的战友倒下了,又有新的力量顶上去。代老提及那些牺牲的战友时,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仿佛能透过他的讲述,看到当年战场上的惨烈与悲壮。那不仅仅是一个个战斗的场景,更是一代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退休后的代老,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投身公益事业。他积极参与红色宣讲,走进学校、社区,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能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图为代建礼向团队成员讲述自己的经历。田泽坤摄
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感悟英雄精神
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走进阜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抗日主题实践活动。刚踏入馆内,肃穆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展示柜里的抗日文物静静陈列,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那枚斑驳的勋章尤为引人注目,边缘的棱角已被岁月磨平,表面的铜锈下隐约可见交错的弹痕,仿佛能看到它的主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身影;系着红绸的冲锋号静静悬挂,暗红色的绸带虽有些褪色,却依然挺直,号管上的凹痕见证了无数次吹响冲锋的瞬间,耳畔仿佛回荡着穿透硝烟的嘹亮号声;泛黄的手稿摊放在展台上,字迹因年代久远有些模糊,却能辨认出字里行间的赤诚与决绝,那是先烈们用生命书写的信仰宣言。这些文物如同沉默的讲述者,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
移步至史料展区,详实的文献资料、清晰的作战地图和泛黄的历史照片整齐排列,系统呈现了抗日战斗的艰辛历程。从初期的艰难突围到后期的战略反攻,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都记录着先烈们在绝境中坚守的勇气。展厅满墙的烈士姓名密密麻麻,有的名字旁还标注着牺牲时的年龄和籍贯,简单的信息背后,是一个个为抗日胜利献出一切的鲜活生命,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切感受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深刻含义。
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团队成员在革命英雄群雕前合影留念。群雕高达数米,由数十位战士形象组成:最前方的战士高举红旗,红旗的褶皱里仿佛还裹着战场的风;身旁的战士手持步枪,刺刀直指苍穹,眼神锐利如鹰;后排的医护人员正俯身包扎伤员,动作里满是急切与温柔……他们冲锋向前的姿态定格在瞬间,却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为理想奋斗的精神风貌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合影的快门声响起,不仅记录下团队成员与历史的对话,更定格了红色精神在新一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的瞬间。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阜阳革命烈士纪念馆。田泽坤摄
街头巷尾访民情,在口述中打捞历史碎片
团队成员围绕抗日战争主题,以开放式访谈的形式展开调研。他们穿梭于热闹的商业街,在人来人往的社区广场随机拦下过往行人;又特意走进街角的传统商铺、巷弄里的老字号门店,与守着铺面几十年的店主、在周边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居民围坐交谈。
一句句带着乡音的讲述,拼凑出家乡土地上曾经历的战火岁月:有深夜里秘密传递的消息,有街巷中自发组织的抵抗,有寻常人家藏在柴房里的支援物资。这些未被载入史册的口述历史,让抽象的“抗战”二字变得具体可感——原来英雄从未远离,就在这些普通人的祖辈父辈中。团队成员静静聆听,在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记忆里,更深切地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更懂得如今的安宁祥和,是多少人用勇气与坚守换来的珍贵馈赠。

图为团队成员在街头采访当地居民。田泽坤摄
传承历史,汲取力量
团队通过专访参战老兵、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街头访谈群众,从亲历者讲述、文物史料、民间记忆中,全方位触摸抗战历史与革命精神,深刻体会和平珍贵,更坚定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通讯员徐国秀)
作者:徐国秀    来源:徐国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安全知识进社区,温情服务暖人心
  • 美育添彩银龄岁月,纹样承载乡土记忆 —— 齐白石艺术学院实践团走进敬老院
  • 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出征宁夏:以爱为帆,携梦远航
  • 安徽理工大学学子探寻阜阳四九起义精神与传承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