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与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深入访谈。谢宛铮摄
实践团向白洲小学校长进行访谈并汇报调研成果。谢宛铮摄
实践团成员与茶陵县界首镇党群活动中心党建干部陈宝连合影
6月27日至7月4日,为乡村家庭、学校及基层政府制定短视频使用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乡村数字素养教育水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心田耕映,影润乡童”暑期实践团赴株洲市茶陵县界首镇白洲村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实践团向村内小学留守儿童群体下发调查问卷,组织焦点小组进行访谈,与留守儿童家长、白洲小学校长和老师、村总支部委员会党建专干等进行深入访谈,挖掘目前乡村数字素养教育的短板与潜在需求。
界首镇白洲小学校长谭青松提到,为切实保障教育公平、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现已践行“七彩夏日”走访计划,落实资助金到位状况,关爱困境学生,同时关注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村总支部白洲村总支部通过举办公共活动、建立妇女儿童文化服务窗口等举措,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此外,村总支部还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为乡村儿童的数字教育环境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这些工作为后续开展数字素养培育奠定了社区基础,但仍需进一步解决留守儿童在媒介使用、家庭监管和教育资源获取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普遍知识水平有限从而易被网络信息误导,且对短视频负面影响的刻板印象较大,难以对儿童媒介认知积极影响;二是留守儿童家庭多为隔辈家长陪伴儿童,对其电子设备使用监管不足,青少年模式实际效果低下;三是生源缺乏的背景下,留守儿童面临小学合并后上学通勤时间长的现实困境,加剧他们接触优质媒介素养教育的难度。
针对这些现象,实践团向白洲小学校长报告调研结果,并向村委会提出建议,如家校联合共同制定短视频使用规则、引导孩子参与正向短视频创作、充分盘活公共场地资源发展替代性活动等。实践团鼓励家长也要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同时关注短视频流行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此次调研活动,白洲小学校长张晓华表示:“你们第一次到白洲村来,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颖的体验,也给家长和学校改进教育内容提了好建议。”此后,实践团也继续专注推进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提升,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优势,乡村儿童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