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渝学子聚巫溪,戏育相融探新径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戏剧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2025年7月8日下午16:30,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与同期在巫溪开展实践的上海戏剧学院学子李雅滢、成煜昕学姐围坐一堂,围绕“戏剧与教育如何连接”的话题,在思想碰撞中探寻乡村教育的创新路径。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志愿者,重师学子带着对戏剧教育的好奇提问:戏剧看似是艺术表演,怎样才能走进小学课堂?面对疑问,上戏学姐们先从宏观专业视角破题,“戏剧的诞生,本质就是为了教育人。”李雅滢学姐的话令人耳目一新。她解释,戏剧并非单纯的“演戏”,而是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代入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在体验中理解世界,“在小学教育里,它更像一种‘工具’,”成煜昕学姐补充列举了戏剧融入小学多学科教育的方法实例,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恰恰能弥补乡村教育中“体验式学习”的不足。
谈及在巫溪的实践,学姐们的分享更显具体。她们带来的“拍卖会”活动,让孩子们用“虚拟币”竞拍“勇气”“合作”等抽象品质,在欢笑中理解价值观;“戏剧工作坊”则通过简单的肢体游戏、故事创编,让内向的孩子逐渐打开心扉。“我们只想和这里的孩子在一起干很多有趣的事,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李雅滢笑着说,“哪怕多年后他们忘了具体细节,只记得‘那天玩得很开心’,这份体验也是有意义的。”
戏剧与教育的相互融合,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志愿者们探索了教育借助戏剧发展的新路径。当小学教育的“扎实”遇上戏剧艺术的“灵动”,当重庆的“乡土教育实践”对话上海的“艺术教育理念”,这场跨越千里的对话,早已超越了“专业解惑”的范畴。两种青春力量在巫溪这片土地上达成共识: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被看见中绽放。
记者:张驰
摄影:陶涵
作者:张驰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
三下乡推荐
- 青春足迹踏乡野,民访心声传千里
- 2025年7月8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志愿服务队走进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志愿者们拜访当地民众,旨在深入了
- 07-09
- 界首彩陶调研行:探寻非遗传承脉络
- 团队触摸到界首彩陶的历史温度与传承阵痛,更在青年与非遗的碰撞中,窥见千年窑火重燃的微光 —— 当热爱锚定传统,创新点亮未来,非遗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