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三下乡——探寻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火种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为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2025年6月23日至6月27日,安徽工业大学大别山红传创新的“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大别山地区,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传播与调研之旅,在历史遗迹、交流互动中,触摸红色脉搏,感悟信仰力量。

  追溯历史:红色印记里的热血过往

  实践团首站走进大别山红色展馆。刚踏入序厅,团队成员就被眼前的历史场景深深震撼。在陈列着红二十八军等革命队伍事迹的展馆里,从详实的文字记载到珍贵的历史照片,从逼真的战斗场景雕塑到锈迹斑斑却见证光荣的文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岁月中孤军奋战、坚守大别山的热血画面。

  “红二十八军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凭借顽强意志和灵活战术,牵制大量敌军,让大别山革命红旗始终不倒,这种精神太震撼了!”团队成员纪皓敏在参观后,难掩内心的激动。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星火燎原”“红旗飘扬”“共御外侮”等篇章,以及墙上密密麻麻的烈士简介,都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壮烈。

  畅谈传承:与旅游团、居民、退伍军人共话红色情

  在遗址参观过程中,团队幸运地遇到了当地旅游团。听着导游生动讲解红二十五军长征、六霍起义等历史故事,成员们也主动加入交流,和游客们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红色细节。“原来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奔赴抗日前线的故事背后,有这么多动人的筹备细节,这趟红色之旅太值了!”一位游客听完补充后,感慨地说。

  在行程中,实践团也遇到了很多和蔼热情的居民们,他们亲切的与团队成员在一起拉家常。大爷大妈们用质朴的方言,讲述着从小听长辈说起的革命故事:“当年红军缺衣少食,老百姓偷偷送粮,敌人来了,乡亲们宁可自己挨打,也不说出红军藏身处!”这些口耳相传的细节,让革命军民鱼水情愈发鲜活。“俺们老一辈常说,当年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一条心,为了保护咱,没少吃苦受累。现在日子好了,可不能忘了这份情,得把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一位大妈的话,让大家深受触动。

  最难忘的,是遇到了一位退伍军人爷爷。爷爷穿着一身笔挺军装,他缓缓讲述自己参军的经历,以及听老红军讲的战斗故事:“当年条件苦哇,但红军战士就凭着一股信念,咬着牙打胜仗!现在你们年轻人,得把这股子信念接着传!” 实践团成员紧紧握住爷爷的手,听他回忆峥嵘岁月,请教传承红色精神的心得。爷爷眼角带笑、语气坚定:“多讲讲过去的苦,才能懂现在的甜,你们要让更多人知道,咱今天的好日子咋来的!” 这场对话,让红色精神的传承有了更具体的温度。

  青春担当:让红色文化“活”在当下

  此次“三下乡”之旅,团队成员不仅深入挖掘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更通过与旅游团、居民和退伍军人爷爷的交流,感受到红色文化在当代传承的温度与力量。返程路上,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在大别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带回校园、传播开来,用青春力量讲好红色故事,让大别山革命精神如星星之火,在新时代继续燎原,激励更多人在传承中奋进,在奋进中续写红色辉煌。

  未来,团队还计划持续开展红色文化推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革命先辈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孙馨    来源:孙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支慧助农先锋队”开启三下乡之旅,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 健康服务进乡村 青春力量暖民心 ——医学技术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 古丈反诈暖心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大学生进村支招,老人惜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