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皮里春秋皆炽诚,非遗匠心自铿锵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2025年7月7日,塔里木大学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皮里春秋,匠心永恒团,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拜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皮雕技艺传承人杨帆老师,并有幸与其一起交流学习皮雕的魅力。

(图一:团队在杨老师工作室所留影)
 
杨帆老师应中残联新疆博艺斋“美丽工坊”项目之邀担任非遗讲师,一场专为残疾人开设的皮雕培训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顺利展开,本培训班旨在通过传授皮雕技艺,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图二:团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杨老师教室所拍摄)
 
“能多会一个技能,多一份收入。”培训班的班长因意外导致下半身瘫痪,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成功完成一件精美的皮雕钥匙扣作品,并帮助其它学员。她说“美丽工坊是国家级助残项目,皮雕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亲身参与并传承这门技艺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自豪的。”
 

(图三:团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杨老师教室所拍摄,右侧为班长)
 
与此同时,我们非常有幸认识了“新疆助残慈善大使”——周卫老师。周老师对接起兵团工艺美术协会与“美丽工坊”项目,让更多技能大师走进残障群体,让他们提升技能、增添信心,将作品转化为商品,创收增收!
 

(图四:团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所拍摄)
 
当天下午,我们走进杨老师的工作室时,扑面而来的是皮雕制品独有的气味,侧头往里瞧,工作室的桌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皮雕工具,以及许许多多的皮雕制品,有各种各样的耳环、首饰盒、钥匙扣等,墙面上则挂着小巧的皮包和花瓶。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皮雕与乐器的结合,精美的皮雕给朴素的乐器添上了一丝别样的韵味。工作室中的皮雕作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既保留了皮雕的精致感,又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图五:团队在杨老师工作室所拍摄)
 
为了让成员们更好地感受皮雕的魅力,我们还有幸跟随杨帆老师学习了最基础的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了独属于皮雕的工具--旋转刻刀,并用其在皮革上描绘出简单的图案,随后用特制的雕刻工具沿着线条轻轻敲打,形成凹凸有致的纹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皮雕技艺的精细与复杂,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沉下心反复练习才可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图六:团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杨老师教室所拍摄)
 
归程前夕,手中借来的两件珍品在余晖中活灵活现。小狐仙的立体皮雕,一位女子身着粉裳,裙袂间白烟缭绕。发髻轻挽,眉眼含情,手畔相伴一只灵狐,将女子的温婉、灵狐的灵动相融,尽舒国风韵味与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本子上雄鹰的鹰羽经立体雕刻而根根分明,展翅之姿似要冲破皮革束缚,搏击长空。传承非将技艺锁入金匮,而是让它在不同生命里开花。
 

(图七:团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杨老师教室所拍摄)
 
皮雕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将其引入校园和社会,可以让更多人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未来,随着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皮雕技艺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塔里木大学,皮里春秋,匠心永恒团队    来源:个人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暑期“三下乡”】滁州学院赴滁州市博物馆文化文化探索实践小队
  • 静默的致敬——红岩纪念馆迎来消防卫士与青春方阵
  • 曲园学子三下乡:医院探老传温情
  • 党史教育润童心:红色基因代代传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