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早上8点,青耕良西—绿践创行“三下乡”服务队开发了一种由良乡西村产出的谷物而做成的五色营养粥,为了能够让营养粥能够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同时也要符合国家的营养标准,进而对营养粥的配方进行改良,团队在马凤莲博士的指导下进行营养成分的检验和测定。
本次实验是测定杂粮粥中的各类营养成分含量,包括但不限于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马凤莲博士为团队进行杂粮粥所含的谷物介绍 周梦杰供图
这次实验需要用到一些生化测定仪器,还有鉴定成分的化学试剂,马凤莲博士亲自为团队成员进行实验原理的讲解,还有仪器的操作等各方面进行详细指导。
本次实验的原理主要有:蛋白质检测基于氮元素的定量分析,常采用凯氏定氮法;碳水化合物的检测可通过滴定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维生素B₁₂可以利用硫酸铜溶液发生的特异性显色反应,并且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来判断维生素B₁₂的含量;脂肪含量的检测中,硫酸可以用于破坏样品中的脂肪球膜,使脂肪从样品中游离出来,最后再用索氏提取法进行含量测定。矿物质可以利用光谱法进行测定,样品经过灰化只剩下了一些氧化物或者盐,后面再利用仪器进行光谱的对比,进而知道矿物质的种类;膳食纤维的检测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最后再建立标准曲线,即可知道杂粮粥所含的膳食纤维种类及含量。
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凯氏定氮仪(KNA)、气相色谱仪(GC)、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
蛋白质是食物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也标志着团队开发的这款五色杂粮粥是否能够得到认可,也反映出团队在用料上是否用心

马凤莲博士指导队员使用凯氏定氮仪 周梦杰供图
第二个测定的是脂肪、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测定。首先是要把杂粮粥进行粉碎处理,以便更好地配置成样品溶液,其次就是准备药品配制成相应的溶液,进行辅助鉴定。最后再用洗耳球,把样品溶液逐步的滴到每个相应测定试管中,然后再利用机器进行检测,得到结果数据。
队员正在粉碎杂粮粥样品 周梦杰供图

队员正在对于样品进行检验前处理 周梦杰供图
最后就是测定维生素B₁₂,这需要用硫酸铜溶液作为反应物,经过特异性的显示反应,即可判断维生素B₁₂是否存在,在配置硫酸铜溶液时,需要很严格的称量硫酸铜结晶,溶液中硫酸铜的含量也会影响测定结果,这就需要用到电子秤来进行精确的测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队员正在严格测量硫酸铜质量 周梦杰供图
同时,团队在马凤莲博士的建议下,采用了实验质量的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空白实验时,在每次测定过程中,与样品同步进行空白实验,即不加入样品,仅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扣除空白值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消除因试剂、溶剂和实验器皿带来的杂质干扰,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绘制标准曲线和校准时,对于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如 HPLC、ICP-MS 等),定期使用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每次实验前和实验中均需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² 值应大于 0.999),确保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测量结果可靠,若标准曲线出现偏差,及时查找原因并修正。
这次在 “三下乡” 活动期间进实验室测定营养成分活动是团队每个人在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我在专业知识技能、科研态度、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以及探索精神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与升华。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感悟,继续砥砺前行,努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
(记者 王玉洁 通讯员 黄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