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六元津贴与一生坚守,一位老党员的两场“战役”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雨丝斜斜掠过稻穗,溅起细碎的水花,像极了四十多年前广东前线那片浸透了汗水与雨水的稻田。三下乡的青年学子围坐在一起,听老党员爷爷缓缓讲述那段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故事,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指节上厚厚的茧,那是稻田里爬战术、枪杆上磨出的印记。
 
     “76年11月去的前线,整整六年,回来时揣着入党志愿书和一身风湿。”爷爷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字字清晰,“那会儿天天下雨,稻田里的水没过膝盖,爬战术时浑身是泥,中午吃个饭回来,衣服能拧出水;晚上换套干的,下半夜岗哨站下来,又湿透了。一个月6块钱津贴,买了邮票寄家信,买块肥皂洗那永远洗不干净的衣服,剩下的,就只够买最便宜的卷烟解乏。”
        青年们安静地听着,没人打断。他们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腰有些佝偻、笑起来眼角堆起深深纹路的老人,曾在二十岁的年纪,用年轻的脊梁扛起钢枪,在泥泞里守护着身后的家国。“两年义务兵在前线,后来转了志愿兵,79年入的党,在阵地上宣的誓,对着党旗,声音比炮声还响。”说到入党,老人的腰杆不自觉挺直了些,眼里闪着光。
   
        1981年12月退伍回乡,爷爷揣着一百多块抚养费,赶上分田到户。“家里穷啊,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修房子,土坯墙,茅草顶,一砖一瓦都是自己和家人扛的。”他笑了笑,“但心里踏实,活着回来,能看到家乡的田,就啥都值了。”听完故事,带队的同学轻轻开口:“爷爷,您当年在前线守护我们的安宁,现在我们想跟您说件事——如今也有‘看不见的战场’,得您多当心。”
        爷爷有些疑惑,青年们便拿出准备好的反诈骗宣传册,指着上面的案例解释:“就像您当年警惕敌人的动向,现在也得警惕那些打电话说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说给您发补贴、发慰问金,要您先转钱的,全是骗子。”“还有人冒充部队的,说您当年的参战补贴能升级,要您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这可千万不能给。”另一位同学补充道,“您当年把津贴省下来寄回家,现在这些养老钱、辛苦钱,更得护好,就像您当年护着阵地一样。”
        爷爷听得认真,眉头慢慢蹙起:“还有这种事?净想骗我们这些老头子的钱?”“是啊,”同学们笑着说,“但您别怕,记住‘三不’就行:不轻信那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随便透露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更别给陌生账户转账。真有啥政策,社区会上门说,您也可以叫上子女,或者打派出所的电话问问,就像当年您在阵地上遇事跟战友商量一样。”
         爷爷点点头,把宣传册仔细折好放进兜里,像珍藏当年的家书。“你们说得对,当年守护家国,现在得守护好家。你们这些娃娃有心了,跟当年送慰问品的老百姓一样亲。”
雨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稻田上,也照在老人和青年们的脸上。那些爬过的稻田、受过的苦,是岁月刻下的勋章;而此刻关于反诈骗的叮咛,是新时代里,一场跨越代际的守护——他曾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我们愿为他筑牢现世安稳。
作者:傅汝柔    来源: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之队服务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