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湘西古丈县玉玲举重学校,阳光透过训练馆的玻璃窗,在红色举重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馆内此起彼伏的杠铃碰撞声中,十几名十岁左右的孩子正专注训练,最大的也还在读初中,他们都是教练从湘西自治州各个乡村筛选来的好苗子,趁着暑假在此接受集中培训,之后会从中挑选更优秀的孩子留下继续深造。
训练馆里,孩子们的额头渗着汗珠,却没人喊累。有的在教练指导下调整深蹲姿势,膝盖的角度、腰背的挺直都被细细纠正;有的正尝试举起比昨天重一点点的杠铃,小脸憋得通红,眼神却格外坚定。教练们穿梭在孩子中间,时而示范动作,时而俯身叮嘱,语气里带着严格,目光中却藏着关切。一位教练说,这些孩子首先要过的就是“吃苦关”,举重没有捷径,唯有日复一日的打磨,“能留下来的,都是能扛住累、耐住性子的”。

操场墙面是最生动的“成长见证者”。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类比赛的奖牌与证书,从州里赛事的荣誉印记,到省里青少年锦标赛的辉煌成果,每一块奖牌、每一张字迹清晰的证书,背后都凝结着孩子们数不清的汗水。它们像是无声的勋章,诉说着一次次咬牙坚持、一回回突破极限的训练故事。

还有专门的一小面墙,被教练们用来记录孩子每日进步。或许是举起重量的微小提升,或许是动作规范度的进步,那些用记号笔写下的点滴,汇聚成乡村孩子逐梦的轨迹。教练们常说,教举重远不只是追求比赛成绩,更想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窗。在这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举重是他们攥在掌心的机遇之绳。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挣脱大山的束缚,去见识外面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促进团的成员们看着这一幕,默默记录着:馆里的杠铃举起的不只是重量,更是孩子们的梦想;教练们付出的不只是时间,更是对这片土地下一代的期许。训练还在继续,少年们的喘息声、杠铃的碰撞声、教练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这个夏日里最动人的旋律,诉说着关于坚持与传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