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要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航空学院“童航启梦·爱国兴空”科普实践团队以航空为纽带,将科技传播与家国情怀培育相融合,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使命感的科学盛宴。
科学筹备,筑牢实践根基 团队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青年成长的重要论述,提前数月筹备:梳理从莱特兄弟到C919的航空史脉络,整合低空经济、风电三峡工程等前沿素材,定制“动画科普+原理讲解+实践操作”的立体化方案。同时完成物资安全核验与志愿者培训,为活动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多维探秘,点燃科学星火 活动以趣味动画开篇,通过生动画面解析飞行原理,引发青少年对航空科技的好奇。互动环节中,志愿者以伯努利原理为切入点,引导大家围绕“风电与航空的绿色协同”展开探讨,让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思考。知识讲座采用“时空对话”模式,既追溯人类飞行梦的起源,又聚焦歼-20、C919等国之重器的技术突破,穿插“风电三峡”案例,展现中国在高端制造与清洁能源领域的双重跨越,深化青少年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
知行合一,锤炼创新本领 实践环节里,飞机模型拼装挑战赛考验团队协作与空间思维,志愿者一对一指导,让青少年在动手过程中领悟飞行器结构奥秘;
纸飞机竞赛则将科学原理融入竞技,通过分析飞行距离与滞空时间,揭示空气动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两项活动以“小操作”传递“大科学”,让创新精神在实践中自然生长。
薪火相传,厚植报国情怀 活动尾声,有奖问答串联航空史与新能源知识,强化学习成果;特色奖品激励参与者保持探索热情。全体合影定格的不仅是瞬间,更是“航空报国”种子播撒的见证。
此次实践以“小飞机”承载“大梦想”,用科学光芒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团队将持续以科普为桥,让航空精神与创新基因融入更多青少年的理想追求,为科技强国建设培育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