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乘政策东风,以初心守文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对话 返乡创业者粟光斌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通讯员:朱雅媛戴煜洋麻霖)7月12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会溪村,对话以非遗民宿践行乡村振兴的返乡创业青年粟光斌。他的故事,是政策与初心的碰撞,更是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融合。
  
  图为粟光斌与团队成员交流
  初心如磐:从乡土情怀到使命担当
  对粟光斌而言,返乡创业的初心,是对会溪村这片土地的眷恋。年少时“守一方水土,传一脉文化”的愿望,在城市打拼的岁月里愈发清晰。这份初心,只为让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活”在当下,让家乡的青山绿水成为致富的源泉。
  乘势而为:政策东风下的文化实践
  个人的理想,总要融入时代的洪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文化赋能”“非遗保护”“返乡创业”等政策导向愈发清晰。他把握机遇,带着积累的商业经验回到会溪村,巧妙地将文化与资源深度融合,让政策红利转化为文化创新的动力。他深知,“脱离国家战略的创业如同无源之水,唯有顺势而为,才能让初心落地生根”。
  蓄力生长:以荷花定律寄语青年担当
  创业之路从非坦途,粟光斌常以“荷花定律”自勉并寄语青年:荷花二十几天扎根,一日满塘,这恰如乡村创业需先沉潜积累,再突破绽放。他鼓励青年返乡要“敢蓄势、能沉潜”,像荷花扎根淤泥般深入乡土;更要“敢试错、善突破”,在他看来,年轻人要有一种“匪气”,这种“匪气”不是鲁莽,而是敢于担当的闯劲——接受最坏的结果,才能拥抱最好的可能。
  共富之路:从个人创业到集群振兴
  粟光斌的民宿从不只是“一家之业”,而是带动乡村共富的支点。他计划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力增收致富;打造“乡村科研团队”,用自己的经验为返乡青年铺路。他深知,乡村振兴需要“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只有让更多年轻人带着创意回归,才能形成“创业带动就业、产业激活乡村”的良性循环。
  从初心萌发到政策借力,从个人探索到集群发展,粟光斌的实践直指乡村振兴的核心:文化是根,人才是本,产业是脉。经济增收、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活力焕发,如今,会溪村正在发生深刻蜕变。
  初心为炬,照亮乡土;文化为帆,领航未来。粟光斌与无数返乡青年的奋斗,正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在会溪坪的土地上徐徐铺展,成为新时代中国乡村蝶变的生动缩影。
  
  图为粟光斌与团队成员合影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童航启梦育新苗 爱国兴空筑根基 ——航空学院暑期三下乡科普实践纪实
  • 探访锂电池回收企业:揭秘退役电池的“重生”之路
  • 星火燃动科技梦,小车驰骋童心间——“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科普课堂为乡村儿童开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