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7日,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AI赋能,童行筑梦”志愿服务团走进新疆阿拉尔市新苑社区与花园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融合科技与人文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AI绘画、科学实验、防诈骗教育、红色精神传承等形式,志愿者们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科技赋能艺术:让远方触手可及 “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活动伊始,志愿者以契科夫的语录为引,通过PPT向孩子们讲解不同绘画流派的特征,并展示经典作品。在画作识别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这是齐白石的《虾》,水墨画很有意境!”“色彩夸张的肯定是抽象画!”
随后,志愿者们利用AI绘画工具,让孩子们输入指令生成心中的画面。一名热爱神话故事的孩子输入“哪吒和敖丙”,屏幕上瞬间呈现出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他惊叹道:“AI真神奇!”志愿者总结道:“艺术带我们去远方,而科技让远方来到眼前。”
(图1为实践队成员协助孩子完成AI绘画)
科学实验:在“哇”声中探索奥秘 亲自体验让科学实验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维C还原实验中,当碘伏喷向用维C溶液书写过的白纸时,隐形字迹瞬间显现,引来一片“哇”声。“这是什么原理?”孩子们好奇地问。志愿者将问题输入AI,用通俗语言解答化学反应的奥秘,并鼓励孩子们动手操作。
社区负责人感慨:“这种直观体验正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未来,团队计划引入更多趣味实验,让抽象的科学知识“活”起来。
(图2为孩子们体验科学实验)
AI防诈:练就“火眼金睛” 在防诈骗环节,志愿者通过AI语音克隆技术模拟诈骗场景,播放真假难辨的语音片段让孩子们分辨。大部分孩子无法识别AI合成的“亲人声音”,志愿者随即教授破解技巧:“遇到可疑电话,可以用暗语验证!”通过情景模拟和问答互动,孩子们掌握了防诈知识。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堂安全课,更是一次科技伦理教育,引导孩子们思考技术如何向善。
(图3为孩子们参与AI语音辨别投票)
童心向党:胡杨精神薪火相传 志愿者用AI技术将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故事制成动画,结合塞罕坝造林人和敦煌守护者的事迹,诠释胡杨精神的内涵。“人生如胡杨,唯有扎根才能成长。”团队负责人表示,这种精神对边疆儿童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孩子们还参与了线上升旗仪式,齐唱国歌,在庄严的氛围中感受家国情怀。
(图4为红色教育后全体线上升旗)
折纸与配音:创意中传递温暖 折纸环节中,孩子们制作了纸飞机、千纸鹤等作品。一名小朋友在纸飞机上写下愿望:“飞得高高的,愿望就能实现!”志愿者感慨:“折纸不仅是手工,更是内心的表达。”
配音活动则充满欢笑。孩子们为改编自《熊出没》《哪吒》的反诈和环保动画片段配音,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自我保护与环保知识。“成长有了双倍的意义。”志愿者如是说。
科技为翼,让梦想翱翔。活动虽已接近尾声,但科技与爱的种子已在这里生根。团队副队长李怡表示:未来将拓展编程启蒙、机器人互动等主题,开发AI安全演练等工具,让更多孩子感受科技的魅力。塔大学子用行动与实践证明: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传递温度、点亮未来的桥梁。
(文/张怡璐 杨清·摄/刘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