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脚步丈量苗乡古韵 “政能量”实践队德夯探寻文化根脉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7月,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能量”实践队深入湘西腹地,在完成幸福村关爱行动后,继续奔赴德夯苗寨开展文化调研。在青山叠嶂的峡谷间,队员们沉浸式体验苗鼓的铿锵、苗绣的瑰丽与米酒的醇厚,于行走的思政课堂中触摸民族文化根脉,感悟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鼓声震谷传薪火,非遗课堂映初心
       实践队抵达德夯,便被响彻山谷的苗鼓声所震撼。国家级非遗矮寨流派的传承人击鼓迎宾,鼓点时而如骤雨倾盆,时而似溪流潺潺,讲述着苗族迁徙的壮阔史诗。队员们围坐鼓场,在传承人手把手指点下尝试击打“迎客鼓”“丰收调”,木槌与鼓面碰撞的瞬间,青春的朝气与古老韵律交织共鸣。实践队队员感慨:“每一槌都敲在历史脉搏上,这不仅是技艺,更是苗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
一针一线织锦绣,指尖传承见匠心
       走进苗家工坊,斑斓的苗绣世界令学子屏息。破线绣的细密精微、数纱绣的几何韵律、锡绣的金属光泽,在绣娘指尖流淌成流动的博物馆。“政能量”队员们俯身细观,惊叹于一方背带上竟能绣出苗族古歌中的创世传说。在蜡染体验区,队员们执铜刀蘸热蜡,在白布上勾勒图腾纹样,再浸入蓝靛染缸。当蜡痕褪去,靛蓝底上浮现出冰裂纹般的“蜡语”时,大家深刻体悟到“十年才能出一个好画娘”的匠心情怀。
米酒飘香话振兴,火塘夜语悟担当
       暮色中的苗家木楼,实践队围坐火塘,接过盛满米酒的竹筒。清甜的滋味在舌尖漫开,也打开了村民的话匣子。老支书讲述苗寨从“交通孤岛”到文旅胜地的蝶变:“以前卖绣品要走三天山路,现在直播间里订单响不停!”队员们结合调研数据,与村民探讨“非遗+旅游”的深化路径——如何让古老纹样走进现代设计?怎样培养年轻传承人?火苗跃动间,高校智慧与乡土经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星火。
       此次德夯之行,是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政教育“行走化”的生动实践。在苗鼓里听见文化自信,在绣片中读懂中华美学,在火塘边思考青年使命。“政能量”实践队要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助力搭建高校与村寨的文化桥梁,让青春在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中绽放光芒!当实践队踏上归途,行囊里已装满苗乡的温度与启示。德夯的鼓声绣影,不仅烙印在学子记忆深处,更将转化为传承创新的实际行动。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文化为舟,以责任为桨,在民族复兴的江河中奋力前行。
 
作者:陈奕霖    来源:陈奕霖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探秘吉州窑火,共绘茶瓷新篇
  • 巢湖学院十二载接力 青春暖流涌烔炀镇中李村
  • 童心知分类,绿色满永和——江西师范大学“瓷韵乡兴·永和先锋队”开展环保宣讲活动
  • 闽东新韵 山海交响 ——集美大学“山海逐梦”实践队探访宁德九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 拳路新传——探访正华堂杨氏太极拳传承之路
  • 青春探秘科学海,红芯赋能山海情 ——集美大学“山海逐梦”实践队开展“科学+”主题课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