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迎来80周年。八十年前,万千华夏儿女于枪林弹雨中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换得山河无恙;八十年后,那份镌刻在基因里的赤诚,仍在中华大地上激荡回响。7月9日至11日,“向党于心,实践与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与“舞韵芳华,实践筑梦”志愿服务队走进重庆市万州区,在申科烈士纪念碑、万州区烈士陵园及九五惨案纪念馆开展系列祭扫与学习活动,以青春之名叩响历史之门,用实践之行传承抗战精神。
[丰碑矗立:在烈士故事中触摸红色初心] 7月9日的申科烈士纪念碑前,苍松翠柏静立如默。团队成员身着统一服装,列队肃立,目光聚焦碑上“申科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阳光拂过碑面,那些凹陷的笔画仿佛仍在诉说着跨越时空的壮烈。默哀毕,团队成员轮流讲述申科烈士的生平。
[陵园追思:以肃穆仪式传承英烈精神] 7月11日的万州区烈士陵园,草木葱茏间,纪念碑直刺苍穹。团队成员手捧白菊,踩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空气中弥漫着庄重与追思。
敬献白花、垂首默哀、绕行纪念碑……每一个动作都轻得怕惊扰了长眠的英烈。当目光扫过碑上密密麻麻的姓名,不少成员红了眼眶——那些被岁月磨平棱角的字迹背后,是本该与我们一样笑对朝阳的生命,却在民族危亡时选择了“向死而生”
[展馆铭记:从历史惨案中汲取奋进力量]离开陵园,团队走进万州区九五惨案纪念馆。推开厚重的展馆大门,1941年9月5日的硝烟仿佛扑面而来:泛黄的照片里,被炸塌的街巷还冒着黑烟;展柜中,锈迹斑斑的弹片、烧焦的衣角、扭曲的铁器,无声诉说着日军轰炸万州时的浩劫——那天,防空警报撕裂长空,长江码头的哭喊与爆炸声交织,数千平民在烈焰中殒命。参观后的分享会上,成员们的声音都带着沉重:“九五惨案不是过去式,是敲给我们的警钟——国家弱则百姓苦,民族强则人民安。”那些浸着血泪的历史,从来不是要我们沉溺伤痛,而是要带着这份警醒,一步步走向更坚实的未来。
三天时间,三处红色地标,年轻的脚步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从申科烈士的国际大义,到陵园英烈的家国情怀,再到九五惨案中民众的不屈风骨,红色基因的脉络在实践中愈发清晰。
抗战胜利80周年,是回望来路的里程碑,更是再启新程的起跑线。红色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力量。当代青年的使命,就是让这股力量在实践中沸腾——像申科烈士那样勇敢,像陵园英烈那样担当,像九五惨案中的百姓那样坚韧,用青春续写民族复兴的答卷。
风拂过万州的长江岸,年轻的身影渐行渐远,但那些刻进心里的红色记忆,早已成了永不熄灭的火种。英雄未远,精神永存,这便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