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落实“百千万工程”,丰富基层儿童的暑假生活,增加小朋友们的生活常识,2025年7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四进永和服务队队长邓颂妍走进广州市黄埔区永和社工服务站,为小朋友们带来生动有趣的以“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为主题的课程。
课堂伊始,为了引出课程主题,授课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小朋友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彩虹吗?知道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吗?”问题一出,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积极分享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彩虹,其中大部分小朋友都说彩虹是半圆形的,因此当授课老师向小朋友们揭晓真相“彩虹是圆形的”,一时间小朋友们都十分震惊。
在认识完彩虹的形状后,授课老师向小朋友们播放了一个原理介绍视频,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彩虹的形成需要阳光和雨滴,雨滴就像三棱镜,阳光在雨滴内发生反射与折射,最终发生光的色散。授课老师使用通俗的语言给小朋友们讲授彩虹的形成原理,这不仅能更好提升课堂趣味度,还让小朋友们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在讲解的过程中,授课老师还拿出三棱镜,用手电筒给小朋友们进行光的色散小实验,也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过上述学习,小朋友们也对彩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一系列学习后,小朋友们已经对光的色散有了初步认识。授课老师给他们播放了一个有趣的动画视频,并还向小朋友们介绍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用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出其他颜色的光,如红光和绿光混合后形成黄光,当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后就形成了白光。小朋友们对于这一个现象觉得很不可思议。课程最后一个环节,授课老师让小朋友们在纸巾上画出彩虹的颜色,将纸巾的一部分放入水中后,纸巾上的色彩就扩散,形成彩虹搭桥,对于这一个小手工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进入彩虹手工小世界。
课程尾声,授课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回顾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不仅明白了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而且对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四进永和服务队本次开展的彩虹知识小课堂,鼓励小朋友们要细心留意身边的自然之美,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
通讯员:邓颂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