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扎实提升留守女童自我保护能力,获得更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2024年7月10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学院“花季卫士”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来到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永乐村,为这里的25名留守女童送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理健康课。
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四川盆地小凉山区,山高坡陡、交通条件较差,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聚居县,贫困发生率高,增收难度大,群众生活水平较差。马边县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108户,永乐村便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村上共有286户居民,全部为彝族同胞。
村上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支柱太少,青壮年劳动力均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来到这里,便被扑面而来的民族气息所感染,村民均穿着彝族服饰带着彝族风情的头饰,房屋的墙壁上彝文彝语比比皆是,就连村干部同我们交流时,也是彝汉双语慢慢讲。
村长很快就帮我们喊来了25个彝族妹妹,从9岁到18岁,第一次和大学生志愿者见面,她们显得腼腆但友善,朴实的笑容更是让炎热的夏季降了几度。谈到小姑娘们的月经和痛经时,她们依稀知晓,但又很懵懂,仿佛这个禁忌的话题不应该拿来面对面聊。她们的很多生理卫生知识是从网上或者年长的小伙伴那里得知,来源于父母或监护人的生理卫生信息几乎为零。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她们如何正确寻找、使用、丢弃、保管卫生用品,耐心且系统地讲解着女性生殖结构和青春期的知识,以及妇科疾病的种类、用药和预防。随后,志愿者们用从留守女童们常见的性侵、霸凌着手,一点一滴地告诉她们,如何预防和自我保护。谈到急救,小姑娘们尤其对包扎和海姆利克急救法兴趣浓厚、跃跃欲试。
宣讲环节结束后,村长说,村上年轻人外出务工,忙于挣钱,这些知识和技能偶尔学校会教,村子小,村里的干部一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一是忙于村上大大小小的事务,几乎没有普及过。非常感谢大学生们的到来,让村里的孩子都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永乐村有个调解室,叫“玛牧石榴籽调解室”,正如习近平谈民族团结时,强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青年大学生深入民族聚居区,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向青春期女生推广自护理念,深入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切实推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