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中,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动力。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璀璨明珠,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更是激发国民爱国情怀与集体认同感的强大力量。旅游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繁荣的关键引擎。两者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更能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加速乡村振兴的步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青海省循化县红光村,是一片红色沃土。近年来,红光村依托自身优势,推广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树起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
图为团队成员在红光村实地调研合影
深刻记录红色历史 红光村,一个因红军而得名的村庄,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有全国唯一一所由西路红军修建的红光清真寺、红光小学和十八座红军宅院及西路红军纪念塔等红色历史遗迹。
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马乙四夫,始终坚信这段红色历史以及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是红光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马乙四夫自筹68000元,修建了西路红军纪念馆,西路红军在红光村的这段历史走向大众视野。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内学习红色历史
深入利用红色资源 通过深入挖掘红色历史,红光村整理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景点,将革命遗址、红军宅院、纪念馆、纪念碑等红色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这不仅提升了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村民当导游,游客在红色宅院吃“红军餐”,建立产品超市摊点,各类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行业欣欣向荣。“红色旅游每年给村民带来不少收入,今年以来,村里接待游客数万人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说。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书记咨询红光村发展情况
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升级 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能够丰富旅游市场的供给,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目前,红光村计划设立“六大景点”,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复刻西路红军三十里水路故事,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旅游体验,让游客在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支书了解红光村产业规划
红光村赓续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与当地特色产业结合,坚持传承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产业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路子,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让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效益”,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