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靖远县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探究7515/6次列车途径周边乡镇发展现状,7月21日机电工程学院“公益慢火车”新载体视角下产学研融合探究社会实践团前往靖远县,开启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历史无法忘却,承载着过去,更昭示着未来,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博物馆,对靖远县的历史人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博物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由陶艺彩韵、瓷玉辉映、佛宝遗珍、翰墨飘香四个部分组成的《靖远历史文物展》和赵孟頫、左宗堂等著名画家独具特色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历史底蕴。
图为博物馆内陶器
第二站,在商务局刘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红四方面军渡河战斗纪念碑进行参观学习。在刘主任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了红四方面军虎豹口强渡黄河战斗的历史过程,也深刻体会到了红四方面军英勇无畏的渡河精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色的火焰永不熄灭,红四方面军渡河战斗纪念碑不仅是对渡河精神的纪念与缅怀,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保护与传承。
图为商务局刘主任介绍红四面军强渡黄河战斗历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亲身乘坐7515次长征惠民号公益慢火车,在慢火车上开展采访参观调研等系列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靖远火车站合影
通过采访,实践团了解到,靖远火车建于1968年三线建设中,并于1971年建成投入使用。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火车承载了靖远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从曾经的重工业血液脉络到如今的便民列车,靖远火车一直在路上。
图为7515次长征惠民号公益慢火车
实践团有幸对靖远火车站兰州车务段客运员王大爷进行采访,王大爷告诉实践团成员,火车的修建对靖远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即使后来建设了高速公路,公益火车依旧是很多农户首选。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乘客采访
在后续采访中,实践团了解到,许多家庭都会选择慢火车作为出行方式。慢火车将沿线村镇连接在一起,为家庭带来便利,为闭塞带来通途。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列车乘客的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列车乘客的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列车乘客的采访
“弘扬黄河文化,筑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通过参观博物馆和纪念碑实践团成员们对靖远县的文化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渡河战斗的历史历程与其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体会。
“不让一个人掉队。”通过亲身体验搭乘慢火车行走在甘肃白银的戈壁上,实践团成员们对乡村振兴中便民惠民的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钢铁的火车虽已年迈,但仍然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团成员深受感动,在未来他们也将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