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社会实践感悟

发布时间:2024-07-30     阅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而不衰,其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皆源于那些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那些古老而绚烂的文化瑰宝,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传承华夏,让非遗之光继续照耀后世,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同使命。近期,我参观了泰州博物馆和泰州老街,探索了泰州的非遗文化。通过我对泰州非遗文化的认识和非遗传承人对我的讲解,我深入地了解泰州非遗的内在文化。

泰州,是一所小城,却也蕴含着它特有的非遗文化。黄桥烧饼,猪肉脯,溱湖八仙等等,都是我所了解到的。我先来到的是泰州博物馆。这里展品有很多,找到非遗文化也并不难,刺绣,陶瓷,比比皆是。我惊叹于古代制作工艺的炉火纯青,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出这些文化,这就是我们想要的非遗。接着,就是老街了。老街是泰州悠久历史的缩影,承载了泰州古代商业文明和民俗文化。我看见了许久未见的布老虎和皮影戏文化,每一个商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的首要目标,是成为非遗传承的守护者与弘扬者。在快速消费与信息爆炸的当下,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我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记录下这些技艺与文化的点点滴滴,更要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之美,从而自觉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

非遗是文化的根与魂。每一种非遗项目,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它们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在我看来,保护非遗,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基因,确保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得以延续。

传承与创新并行不悖,传统不意味着守旧,非遗的传承也需要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将现代设计理念、科技手段融入传统技艺,可以赋予非遗以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使之更加贴近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需求。例如,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装饰风格相结合,设计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家居装饰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普及是关键。非遗的传承需要从小抓起,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渠道,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识与兴趣。我坚信,只有当非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生命力才能真正得以展现。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类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

以苏绣为例,这项源自苏州的古老刺绣技艺,以其精细雅洁、针法灵活而著称于世。近年来,苏州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通过举办苏绣艺术节、开设苏绣培训班、推广苏绣文创产品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促进了苏绣技艺的传承,还实现了苏绣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我曾在一次苏绣工作坊中亲眼见到,年轻的绣娘们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幕,深刻体现了非遗传承与创新并进的生动实践。

传承华夏,非遗留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敬畏、勇于创新、积极行动,就一定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书写非遗传承的新篇章,让华夏文明之树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通讯员 郭珠霞

 
作者:院长助理团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七彩假期|“童”心助力,志愿服团务点亮子龙小学
  • 非遗文化:探索琉璃之美,感受非遗之妙
  • 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三下乡”;悟往昔红色传承,承
  • 南泰学子访天宁寺:欲知非遗传承  须扎根实践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