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臧宅悟生平,颂爱国情炽心
发布时间:2024-08-01 阅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先生的名言。为深入了解臧克家先生的生平经历,感悟先生的爱国情怀,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百年党史话初心,青春奋斗正当时”社会实践队队员于8月1日来到了潍坊市诸城市臧家庄的臧克家故居,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讲解、观看展览等方式,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臧宅墨香映往昔,坚韧文魂励今朝。实践队员们踏入臧克家故居的那一刻起,便被一股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包围。讲解人员细致入微地介绍着臧克家的生平事迹,从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到中年时期的文学创作高峰,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照片展示。在故居的某个角落,实践队员们被一组旧式书桌和昏黄的台灯深深吸引。那是臧克家先生曾经伏案写作的地方,桌上散落着几页泛黄的手稿,字迹虽已模糊,但仍能感受到那份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实践队员们纷纷驻足凝视,有的低头沉思,有的轻声交流,眼中满是对这位文学前辈的敬仰之情。他们不禁感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臧克家先生依然能够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精神之坚韧、意志之顽强,令人肃然起敬。
臧宅缅怀先贤志,故居传承爱国情。在讲解人员的讲述下,实践队员还了解了臧克家先生的另一个身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抗日战争期间,臧克家先生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等。”讲解人员讲述到。在故居的展览区,实践队员们还细心观察了臧克家在解放战争期间参与的各种和平签名活动资料,以及他创作的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手稿复印件,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无声地诉说着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不懈斗争。参观完成后,实践队员还随机采访了参观的群众。家长们纷纷表示:“臧克家故居不仅是一个了解历史、缅怀先人的好地方,更是培养孩子爱国情怀的生动课堂。”实践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位受访者的发言,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基层的广泛共鸣与深远影响。
臧宅铭记爱国魂,故居传承赤子心。参观活动圆满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在队长的组织下,围坐一圈,开始分享各自的感悟与心得。牛雨婷率先发言:“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臧克家先生从书本上的文字跃然成为眼前活生生的爱国主义典范。那些曾经只是薄薄几页纸的记录,此刻化作了眼前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国家深沉的爱与不懈的追求。”紧接着,徐文丽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此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却鲜为人知,实属遗憾。我认为,我们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制作宣传视频、开设线上展览等,吸引更多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目光,让这份红色基因得以更广泛地传承。”队长闻言,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了更多细节:“在参观前,我向故居的负责人了解了相关情况。他们坦言,由于地处县城,资源有限,这里的知名度未能有效提升。”面对这一现状,实践队员纷纷开始策划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设计宣传海报、制作短视频介绍臧克家故居。同时,他们还计划通过网络平台发起话题讨论,邀请更多网友关注并参与到臧克家故居的宣传中来。在队长的协调下,实践队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迅速投入到宣传策划与执行的工作中。实践队员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活动,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接力赛,而实践队员们,正是这场接力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臧克家先生的一生,正是“人生易逝,惟其事业有时得以垂诸永久”的生动写照。他以笔为剑,为国家的独立与文化的繁荣不懈奋斗,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永恒。此次参观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了臧克家先生的爱国情怀之深沉,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心与爱国情,将这份情感转化为传承与奉献的动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作者:百年党史话初心,青春奋斗正当时实践队队员邱梅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沧桑人生,见证辉煌岁月
- 曲阜师范大学的同学一起组建“红船筑梦”实践队,决定在建国75周年之际采访黄河沿岸老人,尝试从黄河发展角度揭开中国发展之“谜”。
- 08-01
- 曲园学子三下乡:黄河之畔,岁月之痕
- 7月21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来到临沂,走进他们的生活,听他们讲述那些岁月
- 08-01
- 黄河岁月流淌,沧桑历史见证
- “红船筑梦”实践队,以采访为主要的实践方式,同时辅以资料的查阅等方法,通过对黄河沿岸九省老人的采访研讨建国以来“母亲河”的生态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