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此,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队于7月15日分为8个小组分别前往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刘堎村、程家村、甘泉村、杨家村、新市村、夏塘村、塘西村、谭家坊村等地进行社会调研,其中实践队小分组重点调研了甘泉村的发展情况。
甘泉村地处江西中部的一个小山村,村里先后发展就业车间、光伏、养鱼、油茶等扶贫产业,构建集体经营和贫困户个体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油茶的生长周期较长,作为长期项目,而养鱼则是短期项目,采取长短结合的产业形式,以此将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得更好。其中就业车间、养鱼、油茶等产业需要依托村干部的示范指导,才能带动村民发展起来。
就业车间增收入 绿色产业促发展据调研,甘泉村的就业车间是由村委会建成,以创造就近就地就业为主要目标承包出去,由外来企业创办,发展绿色产业,进行日常运营与管理。强调兴办就业车间目的是促进村民就业,要坚持增收性质,多招收群众就业。实现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企业参与兴办就业车间,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

图为就业车间
在工作时间上,就业车间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的特征,实行弹性工作制。在劳动技术上,加强对其的日常培训,实施激励补贴等管理制度等。充分吸收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富余的中老年弱劳动力及脱贫户、“三类人群”等长期稳定增收的难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就业车间了解情况
渔场养殖稳民心,徐徐敲开致富门
新干县全县拥有天然的地下水,其盐分含量较高,养殖出来的鱼的品质更优良,在此先天优越条件的基础上,甘泉村开发鱼塘,采用承包制的方式进行渔场养殖,将鱼塘分配给养殖户,同时运用机器撒饵喂养,进行高密度养殖。

图为村干部在鱼塘边向实践队介绍养鱼产业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扶贫干部引导贫困户进行渔业养殖,带动养鱼产业发展起来,同时将养鱼产业建在产业链上,通过中介联系贩鱼的商家与养殖户,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串起一条脱贫攻坚致富的道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访了当地的村民。据了解,该村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进行稻渔种养,脱贫致富。

图为村干部带领实践队走访村民
据村干部介绍,目前甘泉村的鱼塘养殖规模较可观,多以养殖成鱼与鱼苗为主。未来甘泉村计划投入资金开发冷冻仓库,将超出市场需求的鱼冷冻起来,减少由于市场各因素造成的亏本,延长养鱼产业链,以此适应市场供应需求,增加养鱼收益。
油茶滋养身心 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的队员们在甘泉村调研后了解到,在村委会的管理下,甘泉村的油茶采取分户发展、自产自销的策略。同时为提高村民积极性,在甘泉村建设的榨油厂提供免费为贫困村民代加工福利,采取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形式进行运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小范围的绿色经济。这不仅保障了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和经济来源,而且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图为村委会书记为实践队员介绍油茶
在甘泉村,油茶的枝繁叶茂不仅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勃勃,更是村民财富增长的生动写照。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村民辛勤的汗水和希望。随着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村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

图为生机勃勃的油茶
甘泉村的油茶发展健康经济,不仅滋养了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帮助巩固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践队的队员们听了他们的故事,期待为脱贫攻坚事业献一份力,让更多村庄像甘泉村一样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完善基础设施 共筑服务高地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参观了甘泉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在农村,诊所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更是村民们健康的守护者。它们为村民们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确保村民们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图为甘泉村卫生计生服务室
推进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发展。当地的适龄儿童会在村里的甘泉小学就读到三年级,学习基础知识。剩下的学业将在大洋洲镇的中心小学继续完成。在当地的村委会服务点,每逢村里有重大事件需要商讨的时候,居民们会聚集在这里,互相商量;也会在此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为村民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同时,这里也是当地的农家书屋,提供了一些图书,方便居民自主阅读。

图为甘泉小学
甘泉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群众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多样化的服务项目。甘泉村党群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图为党群服务站服务时间

图为实践队员为群众普及劳动就业知识
实践队员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与民同步与民同向,了解就业车间,当地特色的渔场养殖业与油茶种植产业,感受当地特色的油茶飘香与风土人情。同时,队员们也走近村民,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为他们开展就业知识、劳动技能培训的宣讲。实践队员行走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