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志愿垃圾分类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02     阅读:
在夏日的余晖中,一群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勠力“铜”“锌”实践队的青年志愿者踏上了他们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日照市的一个典型社区——阳光花园,他们的任务是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与监督工作,旨在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初识绿源,挑战与机遇并存
阳光花园,一个拥有几百户居民的现代化社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生活垃圾产量激增,垃圾分类问题日益凸显。小区内虽已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居民参与度不高,混投现象屡见不鲜。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勠力“铜”“锌”实践队志愿者们深知,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更是推动社区环保事业向前迈进的重要机遇。
筹备阶段:理论武装,策略制定
实践开始前,志愿者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首先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投放要求及后续处理流程。随后,结合阳光花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宣传材料的制作、宣传活动的安排、现场指导与监督的具体措施等。
宣传动员:知识普及,氛围营造
实践的第一天,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持宣传册和海报,在小区入口、公告栏、活动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了宣传点。他们耐心地向过往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及投放注意事项,并通过互动问答、小游戏等形式,激发居民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志愿者们还利用小区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最新动态,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学,耐心纠正
宣传之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勠力“铜”“锌”实践队志愿者们深入小区各个角落,对居民投放垃圾的过程进行实地指导。他们站在垃圾桶旁,仔细观察居民的投放行为,一旦发现混投现象,便立即上前制止,并手把手地教居民如何正确分类。面对居民的疑惑和不解,志愿者们总是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分类标准,消除居民的顾虑和困惑。
监督反馈:建立机制,持续改进
为了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志愿者们还建立了监督反馈机制。他们定期巡查小区内的垃圾桶,记录分类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志愿者们还设立了意见箱和反馈热线,鼓励居民积极反映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成效显著:居民参与,环境改善
经过五天的不懈努力,阳光花园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的分类意识明显增强,混投现象大幅减少,垃圾桶周围的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居民们纷纷表示,通过志愿者的宣传和指导,他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技能,还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
结语:环保之路,任重道远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勠力“铜”“锌”实践队志愿者们深知,环保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他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垃圾分类等环保问题,积极参与各类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作者:尚滢    来源:尚滢
社会实践推荐
  • 三下乡支教:落幕余晖,梦想不熄
  • 夏日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温暖而明媚,它不仅仅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无数孩子求知若渴的心灵,我有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暑期参与
  • 08-02
  • 兴农业大计,谱民生新篇
  • 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体要求,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乡村生态振兴既
  • 08-02
  • 安信工学子三下乡:龙舟竹韵,绘就文化新篇章
  • 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志愿垃圾分类纪实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