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背景: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凤阳县小岗村作为全国土地改革的第一枪,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1978年冬夜18位村民按下的手印汇成点点烛光照亮了小岗村,为他们带来了富裕,随之1983年全国推广,包产到户的风席卷华夏大地,为中国农民土地劳作带来全新的格局。
实践过程: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增强科技助农的产业升级。2024年7月9日,安徽财经大学——队秉持着学习和研究心态来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凤阳县小岗村,旨在探索和学习小岗村农业文化和乡村农业新发展。
步入纪念馆中,我们看到小岗村的历史。“在这时的小岗村是出了名的。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随着大包干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我们看着眼前的史料,仿佛翻阅时光的藩篱,感受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民生活的不易。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引入眼帘的是大包干纪念馆内的一尊雕塑,再现了当年那历史性的时刻:冬夜寒风中,一间破旧茅草屋内,18户村民聚在一起,他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沉着冷静,在一张事先拟好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而第二年秋天,小岗村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粮食大丰收,足足13.3万斤粮。人均收入达到400元,是1978年的18倍。小岗也第一次向国家交上了余粮,结束了“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历史。
在解决了土地改革方面的问题之后,进入千禧年代,小岗村又迎来了新的重要节点——村书记沈浩。沈浩书记认真分析小岗村的地理和民情,了解村民意愿,稳中求变的为小岗村带来了二十世纪的新变化。沈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自2006年起,小岗村培训中心、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从玉菜业等企业签约并落户小岗。2006年,沈浩争得上级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多名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进村创业,领建示范,带动村民种植双孢菇。自2006年起,以农业产业化企业落户小岗为突破口,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黑豆、蔬菜甜叶菊等种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传统农业与新时代科技调整,两位一体,在沈浩书记的大力发展下,小岗村再次迸发出活力。
沈浩时刻关心、牵挂着小岗村民。为方便村民找他办事或谈话,他房间的门从不上锁。在沈浩住的小屋里,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以便与村民沟通联系。
小岗村领导干部们和我们实践队伍开展了一堂座谈会。他们向我们描述了小岗村的今日发展状况,惠农政策以及小岗村的农业发展。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向他们提出了自己对于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疑问,领导们热情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小岗村方案和小岗村方法,因地制宜的方案和方法十分有效的发展了小岗村。
实践总结:经过了这次对于小岗村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民农村改革的伟大历史和带来的辉煌成就,亲身感受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魅力。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更新农民土地的生产模式,将科技与农业配合在一起发展出新的光辉。团队成员们还体会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官民同心,携手向前的潜力无限。奋力拼搏,不断创新,官民同心,三位一体,必是更加光明的未来。
团队主题:汇智于农,碳寻未来
团队名称:“乡村振兴与合作经济发展”专项社会实践团
指导老师:钱力
团队成员:袁乐,殷佳敏,王青山,倪飞名,郭雨萌,
时间地点:2024年7月9日
时间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