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起源于殷商和周朝时期,早期的中医主要依靠观察和实践总结,形成了基本的病因病机理论,在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医理论逐渐系统化和书面化,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相继问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进入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医在面对西方现代医学的挑战和影响下,经历了现代化的探索和发展。当下,中医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中医注重疾病预防,强调治病于未然,根据个人体质通过改变饮食和居住习惯来预防疾病,并且,中医用药精准多样,多用动、植、矿物作为药物,取向天然,副作用较小。中医在处理慢性病、疑难杂症以及复杂疾病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对于一些西医难以有效治疗或治疗效果有限的慢性病,中医能够提供补养调理、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治疗,对西医治疗进行补充和辅助。
尽管中医有诸多优势,但民间中医诊所仍面临许多困境。中医传承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年轻医师无法获得足够的传承机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胜任疑难病症,满足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虽然中医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但在现代医学体系主导的背景下,一些患者对民间中医诊所的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部分中医诊所面临着经营挑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民医诊所无法通过医保结算,这大大限制了患者的选择和诊所的发展空间。
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医文化,推动民间中医的规范化发展,增进社会对民间中医的认知与信任,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润园小组”社会实践小队实地走访民医诊所45家以上,通过面对面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的精髓和内涵,增强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同时,小队还将从调研结果中探索中医在社会中的新应用和发展方向,传承和弘扬其中的中医药的精神和价值观,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小队根据事先确定的路线和计划,前往江苏,贵州指定的民间中医诊所或家中进行走访,预计走访诊所,努力搜寻各地区医者的信息。在走访过程中,尊重民医的意愿,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诊所存在的困境、从医经历、治疗方法、特色药物等,并请其填写调查问卷。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优秀的中医诊所。如沁春堂中医药馆,该诊所以传中医文化系百姓健康,修仁德之心,解万民之疾为目标,致力于共铸中华医药正气,共求人类健康文明之繁荣。医馆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根本,严谨用方,严格选药,做到精法炮制,辩证论治与专方专医相结合;并借鉴融汇古今中医成果,研讨实践特色诊疗方法,努力探索传统医药医疗发展新路子。

实践小队将通过广泛地宣传和普及中医文化,激发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吸引更多的年轻学子投身于中医药的学习与实践之中。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传统媒体等,可以将中医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升中医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加深社会队中医的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