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源网荷储”实践团赴咸阳市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调研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通讯员:李芸博 张驰 程诚 王帅博)“源网荷储”一体,助力乡村振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赴西北典型地区调查研究太阳能利用情况暑期社会实践团本着“源网荷储”和“光伏式发电”的理念,于7月18日,对咸阳市七结村和林孟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热环境调研。此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乡村室内的热舒适度,为乡村规划和环境改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为了深入了解咸阳地区居民对于这一新能源领域的认知程度及其应用现状,本实践团以“源网荷储”和分布式光伏的认知情况为主题,设计并发布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
活动伊始,实践团组织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组成的调研团队,对问卷设计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反复修订,确保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在七结村和林孟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实践团成员与街道办主任参观乡村室内的水暖设施,并与村民交流目前室内热舒适度以及供电设施的完善程度。明确了村民们对于生活设施的基本要求,为后期乡村住宅进一步建设绘制了蓝图。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过程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程诚_摄

图为与当地居民交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帅博_摄
通过和当地村民的交流,队员们梳理了关于七结村、林孟村等陕西关中地区清洁供暖现状、“双改”成效调研以及室内热舒适研究调研数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搜集整理住宅和公共区域建筑的布局与图纸,明确了调研地点、太阳能装置安装情况以及“煤改电”政策调研。同时,实践团成员对七结村、林孟村等建筑区域的太阳能板、煤改电设施及各种活动区域的类型与分布进行调研,并结合室外热环境中并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与人员室内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等数据,对七结村、林孟村等陕西关中地区清洁供暖现状、“双改”成效以及室内热舒适进行分析。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村民屋顶太阳能光伏设备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程诚_摄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实践团队深入考察了多个公共场所及居民家中,全面收集了人们对于室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及空气质量的评价。调研结果中,受访者的年龄分布广泛,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占到了总人数的60%,而中年人和儿童分别占比27%和13%。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常待的室内空间为家庭和公共区域。
调研进一步揭示了煤改电前后乡村建设的方式。具体而言,在“煤改电”政策实施之前,超过57%的受访者采用烧煤的方式取暖,尤其是秋冬季。“煤改电”政策正式落地后,使用空气源热泵、电暖气片等新型电暖设备的用户越来越多,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了“煤改电”政策对乡村室内热舒适建设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帅博_摄

图为调查问卷数据
在“煤改电”政策的改进面,队伍调研发现,虽然大部分人对“煤改电”政策的实施保持支持的态度,但具体期望值仍因人而异。尤其是涉及到政府的资金补贴力度以及整体电暖设备的可靠性,居民们仍然保持观望态度。体现了乡村居民对于“煤改电”政策进一步改善的期望和信赖,希望能在政府的支持下,早日实现室内热舒适。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室内热舒适度的建议,包括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增强室内通风换气、积极参与“煤改电”以及提高政府对“煤改电”政策的落实力度等,旨在为公众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为提升乡村居住品质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和社会调研活动,“源网荷储”暑期社会实践团认识到了乡村室内热舒适度提升以及光伏式发电对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落地加强了保障。

图为团队成员与居民合照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程诚_摄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通讯员:李芸博 张驰 程诚 王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