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甘将韶华献乡村,青春无悔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20     阅读: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号召,并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月20日,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潮质绘梦,浙启未来航”实践团深入走访后岱山村,旨在探索浙江如何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后岱山村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东茗乡南部,离市区有二十几公里的距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远山如黛,小巷幽幽,房屋排布整齐,村内的木偶广场、布袋木偶戏等彰显了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方塘美食街、后岱山茶厂展示着当地的特色产业,整洁与美化无处不在。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后岱山村文化展览馆
  看到这样的后岱山村,你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全乡默认的最后一名,是无法拿到政府资金项目支持的零星级村,一度以其“脏、乱、差、违、访”闻名。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底蕴丰富的后岱山始终无法跟上国家乡村振兴的脚步。进入党群服务中心,刚刚结束重要会议的后岱山村支书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访谈。五年前,村干部换届,现任村支书王国洋上任。几十年的销售经验让王书记有更敏锐的嗅觉,他从村风村貌治理起手,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东茗乡后岱山村党群服务中心
  上任之初,王书记就巧妙利用村里的广播,用本地人最熟悉的方言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村民,同时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生活上的困难与问题,也努力改变着村民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后岱山村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在规范村规民约塑造良好村风的同时也将重心向经济转移。王国洋村支书那句“一个人干不过一群人,一群人干不过一村人”的朴素话语,深刻地揭示了团结协作与集体智慧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能量。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的实践探索中,这一理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作为新昌县首个农村电商直播试点,后岱山村在王国洋书记的卓越领导下,不仅成功地将“网红书记”的个人影响力转化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更通过数字化手段与互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共富之路。
  图为村支书王国洋与团队成员面对面交流
  “未来更宽广的天地在农村。”王国洋书记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引领后岱山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电商的华丽转身。他深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因此,在推动村庄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此外,王国洋书记还积极倡导特色产业培育,结合当地实际,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在他的带领下,后岱山村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为了全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的典范。
  在王书记饱含热情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一位对农村深怀感情,扎根基层事业,努力打造浙江共富典范的人才。王书记常常奔波于全国各地,将浙江的“千万工程”种子播撒出去,带动周边、邻省治理。他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浙江的农村特别幸福,因为国家把共同富裕示范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浙江做,在我工作时,会想到自己不只代表一个村,更是代表浙江千万工程事业。后岱山村将抓住这最好的契机,总结好发展经验。”
  走访新昌后岱山村,我看到了“明星村”今日的全新风貌,在它独特的魅力中探索往昔,聆听美丽乡村建设背后扎根大地的党的干部和当地群众的艰辛与坚持。后岱山村的振兴得益于村干部、党员、乡贤三支队伍的人才力量,这三股力量的融合,为后岱山村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使其从“问题村”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示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王国洋书记合影留念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我们常在城市的繁华生活中迷失自己,在人来人往的钢筋水泥中徘徊不前,此次下乡寻访,我在广袤田野中看到了年轻人广阔的施展空间。青年要把思想扎根在土地上,把热忱注入行动中,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叶倩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潮质绘梦,浙启未来航”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法治之光映威海,公证力量启新程”——“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探访威海市公证处
  • 甘将韶华献乡村,青春无悔助振兴
  • 甘将韶华献乡村,青春无悔助振兴
  •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号召,并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08-20
  • 科技引领发展,让企业发“牙”
  • 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红梦引航红色精神实践团”于2024年7月5日来到资阳市雁江区高新区的“中国牙谷”进行
  • 08-20
  • 挽民族星光奔赴田间地头,执青春足迹寻家乡特色
  • “光绘”突击队三下乡:传承红色文化 筑梦留守儿童
  • 加快科技藏粮于技,担当强农时代使命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