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帮助发展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文明,7月11日至7月16日,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农耕文化显魅力,彩色稻田促振兴”实践小分队走进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东南村开展乡村实践活动,观察体验乡村发展成就。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进稻田观察稻谷的生长。杜路冰 供图
来到东南村,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常州市西夏墅东南村稻米产业示范区及稻田公园区,在参观过程中通过社区人员的讲解,了解了一种新型的水稻育秧方式——钵苗法。意思是在插秧的时候用秧盘上的顶针把每个钵子里的秧苗种下去,这种育苗方法不仅使秧苗的存活率提高,还使苗产量增加。东南村还会不定时地举办活动“种地吧,少年”,村民们表示:”这让青年们学习农耕知识,体会农耕的艰辛,了解一株秧苗变成一碗大米的过程,感受农民的伟大和’粒粒皆辛苦‘“。根据社区人员的指引实践团参观了3D稻田艺术画——“东南有谷仓”。俯看稻田,稻田中不同颜色的稻谷种植有序,形如一只猴子,“猴子”头顶方向正是稻谷排列形成的“东南有谷仓”,这样的布局有新意有特点,寓意着在通往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东南村人就像孙悟空一样拥有七十二变,不断创新、不断挑战,为乡村振兴持续奋斗。
在东南村的民宿群落,实践团参观并深入了解了东南村“村委+公司+农户”的乡村建设发展合作模式。东南村为发展经济及旅游产业,将闲置的居民进行改造,实现从“单体民宿”迈向“民宿群落”的建筑。
此外,团队成员们不仅深入乡村进行了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细致调查,还特别关注了农村环境保护这一重要议题。实践团举办了一次与村民的交流活动,成员们走访了多家农户与村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走访中得知了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及村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团队成员就东南村目前的发展状况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走访的众多村民中,团队成员们就乡村振兴这一话题与村民们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村民李大爷表示:”乡村振兴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且保护和传承了农村的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农民们务农并了解种植方式。杜路冰 供图
东南村不仅立足于继续深挖稻米产业、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还不断丰富“稻田理想”乡村旅游品牌内涵。实践途中,实践团成员不断走进田间地头,边调研边积极与当地务农人员进行交流,成员们不仅了解到农村的生态现状和发展需求,也感受到农民们的淳朴和善良。
图为实践团成员询问村民了解相关农业文化。杜路冰 供图
经过社会实践,实践成员走进乡村,走进田间,理论知识与实地体验相结合让成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振兴,更是文化、生态、社会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通讯员 陈佳怡)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合影。杜路冰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