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倡议,今年暑期7月9日至11日河南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薪火红研”社会实践小队去往开封兰考,开展了一次令实践队员们记忆犹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小队抵达当地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场馆——焦裕禄纪念园等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兰考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学习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对抗困难的智慧,传承焦裕禄精神,激励实践团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坚定爱党报国理念,明晰时代使命责任。
7月9日上午,实践小队前往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参观学习,进入园内,队员们首先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家都被这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影响,不禁肃然起敬,上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更是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被这份伟大的精神力量所震撼。进入园内的纪念馆,展馆内一张张图片,一尊尊雕塑,一份份文件,琳琅满目的展品让队员们仿佛看见焦裕禄同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群众战胜兰考治理现实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成员们看见焦裕禄那把常因肝疼被顶肝工具顶出右侧一个大窟窿的藤椅,看见焦裕禄同志硬是靠着一辆自行车、两个铁脚板走遍了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行程5000余里,掌握了“三害”的第一手资料,闯出了破解“三害”的新天地。队员们被这样不惧苦痛、矢志不移、赤胆忠心为人民的精神深深震撼,心中激荡着对焦裕禄同志最崇高的敬意。
10日下午,实践小队出发前往焦桐广场。在这里队员们看见了在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泡桐树,亦是兰考人的精神图腾。为了抵挡风沙肆虐,焦裕禄同志当年亲手种下广场上这棵泡桐,寻找出广植泡桐挡风压沙的“良药”,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数十载风雨沧桑,这棵树始终矗立在这里,带来一片绿荫,也活在人们心中,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焦桐”。实践小队还在焦桐广场的场馆内了解到“焦桐”也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在兰考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焦桐”更是作为产业的原动力、致富的主抓手,让兰考成为河南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摘帽”的贫困县。

11日清早,小队一行人共同前往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实地感受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披荆斩棘的治理过程。在这里,仍然保留当年沙丘风貌的基础,实践团切身体验了如何翻淤压沙、堆草垛除“三害”,深切感受到了治沙的艰辛与不易,深刻敬佩焦裕禄书记当年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决心和勇气。小队成员们还在野营区、查风口探流沙体验区、民兵打靶体验区和农耕文明体验区等进行了体验和学习,成员们不仅感受了别样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技能,还认识到,新时代青年一定要不忘初心,担当时代寄予的重托和期盼,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共筑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永远跟党走,共筑张庄梦”,最后一站实践小队来到了兰考县的张庄村,九曲黄河之滨的最后一道弯。历史的厚重无限延伸,与现实的成就交相辉映。在这里看出张庄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村外,泡桐成行,土地平坦,沃野万顷;村内,农舍雅致,街道整洁,游客纷至。昔日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不见了,如今的张庄人已称自己的村庄为“兰考明珠,梦里张庄”。小队成员一同拜访了张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并采访了张庄村党支部书记,书记满怀感激地向队员们娓娓道来,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战胜了“三害”,解决了温饱,实现了脱贫,如今正大跨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当今焦裕禄精神被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书记表示,焦裕禄精神会一直影响着张庄村的发展与振兴,这份精神力量会一直影响着张庄村的下一代乃至世代!他们会永远传承焦裕禄精神,带领广大群众赓续奋斗,共创张庄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实践小队后续又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围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所做事迹,调查居民对焦裕禄以及当年对抗“三害”恶劣自然环境的了解,并对居民进行知识宣讲和历史温故,普及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力发扬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优秀精神品质。
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吾辈也应努力践行新时代使命,主动迎接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永葆人民情怀,努力做新时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织就中华繁荣昌盛的辉煌篇章贡献非凡之力,共铸千秋伟业,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