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管工学子三下乡:古迹徽派,浓墨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31     阅读:

  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学习安徽历史。近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赴安徽博物院等地参观学习,开启了一场穿越历史与文化的奇妙之旅。安徽省博物院,这座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不仅是我省的文化瑰宝,更是国内外游客争相探访的文化圣地。上午十点,实践队员们抵达安徽省博物院,一股庄重而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安徽博物院建筑造型沧桑厚重,外墙采用类似青铜鼎的卷纹设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座历史的丰碑,彰显着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四水归堂、五方相连”。实践队员们站在安徽省博物院的大门前,无不不被这一现代与历史激烈交汇的建筑艺术而吸引。

  进入安徽省博物院,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映入眼帘,都是古代安徽古代劳动人民们智慧的结晶,从安徽史前文明到古代农具,展现着安徽历史之悠长,文化之厚度。实践队员驻足观看,欣赏游览,与历史文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众多展品中,铸客大鼎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这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巨鼎,气势恢宏,令人震撼。鼎身上刻有精美的蟠螭、饕餮纹路,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非凡智慧。据说,毛主席也曾亲自来此一睹其真容,足见其珍贵程度。

  图为安徽省博物院藏品铸客大鼎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郑玉程 摄

  随后,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院内的徽州古建筑文化,徽州古建筑展通过水口、牌坊、祠堂、民宅等单元,全面展示了徽州地区独特的人文历史风貌和古建筑艺术特色。气势恢宏的徽州古建筑让实践队员们驻足许久,欣赏着徽州文化所独有的白墙碧瓦的摄宏大古建筑群,感叹于古徽州的独特建筑美。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了解徽派文化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郑玉程

  实践队员们在了解徽派文化时,有一项非文化遗产让实践队员印象尤为深刻,古徽州的木刻技艺尤为高超,其中的木刻作品精细美妙,反映着古徽州人民的真实生活面貌形态。木雕文件做工精细,一刀一刻之间反映着徽州人民身上所蕴含的耐心与精细。实践队员游览于文物作品之间,徽州文化的形态造型美在实践队员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实践队员们赞叹于木雕技术的高超绝伦。
  安徽博物院作为一座文化殿堂,拥有着陶冶性情,输送特殊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座收藏和展示历史文物的宝库,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图为文物《木雕人物窗栏板》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郑玉程 摄

  此次安徽省博物院的参观之旅,不仅让实践队员们增长了对徽州文化的见识了解,体会到了安徽当今的腾飞发展,更激发了实践队员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文化殿堂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为更多的人们带来知识的启迪和文化的滋养。

作者:郑玉程 曹宇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建筑大学“红韵BIM”实践团队赴临沂市沂水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河南工业大学:北斗启航童真梦想,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烧饼特色产业观察团在缙云进行实地调研
  • 田野行,花间践:情系柏林镇
  • 田野行,花间践:情系柏林镇
  •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关注度日益趋增的重点问题,乡村振兴需广大青年共同为之奋斗,为使广大青年热情投身于乡村振兴当中,奉献社会。
  • 08-3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