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读脱贫攻坚史 走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
7月21日至7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安徽省阜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阜阳市洪阳村展开了系列走访和调研。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走访当地村民和当地企业,切身感受脱贫攻坚战的落地成果,感悟村民眼中洪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本次调研走访中成员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不再只是理论学习,更是多了一层宝贵的实践认知,亲眼见证乡村振兴在祖国大地落地成花。
人民是脱贫攻坚战胜利果实的最广大受益者。团队成员在走访当地村民和与村支书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了洪阳村的脱贫史,村干部为成员们讲解了洪阳村的脱贫政策。洪阳村脱贫攻坚的政策在于因人而异,村干部讲解时便是根据贫困户的资料进行,每个贫困户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扶贫方案,在每个贫困户的家中也设计了扶贫码,其中包含了该户的全部信息,同时,每个贫困户家中都贴有相关的扶贫政策介绍。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洪阳村的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造就了洪阳村的脱变。

团队成员与村干部交流 谭诗谣摄


村干部为成员介绍贫困户信息 王心怡摄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脱贫攻坚不是终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走访当地产业时,团队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了食品工厂、药材种植基地等地方,在观看了洪阳村的多样产业外,成员们注意到其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本地村民。

团队成员观察村民工作 王心怡摄
 
成员们了解到在洪阳村的产业当中,比如光伏发电等,劳动强度较小的岗位会算作洪阳村的公益岗位,面向村里不方便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开放,收入不多但足够村民的生活开支需求。洪阳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仅是政府与社会推动乡村的发展,村民们参与到村中产业的工作中同时也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份力量。曾经的贫困户如今也能转化为劳动资源为推动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洪阳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之中,全村上下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美好生活不断进发。

团队成员参观光伏发电场所 谭诗谣摄

与随行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们感悟良多。谈及洪阳村产业时,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我们种植药材的土地,今年一亩土地可以达到一万以上的利润,你们可以去看看”。骄傲的话语仿佛在夸赞自己争气的孩子。事实上这些药材地就如村里的孩子一般,它给村里带来的收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团队成员与村民交流药材种植情况 王心怡摄

成员们访谈的主要人员之一是洪阳村的村干部,令成员们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要认真地深入基层、走进村庄、走近群众”。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线力量,在成员们探索洪阳村的振兴之路时,一位村干部说:“乡村振兴首先要组织振兴。两委干部要有担当和使命感,主动想方设法搞发展,引项目,有好的产业,老百姓看到利益,就会跟着做”。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兴旺,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近年来,在洪阳村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洪阳村探索出了多个特色产业,整合乡村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团队成员参观洪阳村石材厂 余红摄

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洪阳村是一只小小的队伍,跟随着引领方向的红色旗帜,奋力紧跟时代步伐,普通但不平凡地向乡村振兴目标迈进。在亿万中国农民汇聚强大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之时,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更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安徽省阜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刘畅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安徽省阜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谭诗谣 余红 王心怡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赴安徽省阜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洪阳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苏大学子深入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开展网络食品交易纠纷调研
  • 聚焦乡村振兴开辟助农新模式乡村振兴
  • 读脱贫攻坚史 走乡村振兴路
  • 读脱贫攻坚史 走乡村振兴路
  • 7月21日至7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安徽省阜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阜阳市洪阳村展开了系列走访和调研。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
  • 09-02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