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步伐,2024年7月18日,学院“数据轻绘丰收景,智慧细织乡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汉中市洋县谢村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究了解非遗文化——杖头木偶戏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在谢村镇的实地考察中,实践团成员有幸采访到了杖头木偶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李长明老师,并就传统杖头木偶戏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度对话。李老师不仅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杖头木偶戏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还生动地展示了生、旦、净、丑等不同角色的表演风格。他凭借巧妙的双手操控木偶,每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灵动,让它们在舞台上栩栩如生,仿佛赋予了它们灵魂。
实践团成员被这精湛的艺术深深吸引,纷纷跃跃欲试。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亲手操作木偶,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一次成功的小步骤都令他们激动不已。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团成员们对杖头木偶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实践团成员 王思源 摄
然而,在体验的乐趣的背后,实践团成员们也感受到了一丝忧虑。了解到杖头木偶戏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减少,这项老手艺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李长明老师表示,他一直在努力寻找愿意学习这门艺术的年轻人,但面临诸多挑战。
参观学习后,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要使杖头木偶戏这样的传统艺术得以保存并传承下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提出可以通过在学校中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木偶戏节等方式来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对杖头木偶戏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责任在肩,义不容辞;非遗文化,代代相传。此次实践团的谢村镇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对杖头木偶戏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在亲身参与中深刻体会到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杖头木偶戏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让这项独特的传统艺术得以薪火相传,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