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广西三下乡:广西师范大学--“传承历史文化,讲好雁山园故事”

发布时间:2024-09-07     阅读:
为深入学习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助力文化振兴,增强文化自信,7月3日,广西师范大学“研”韵雁归,“林”深致远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园开展了“传承历史文化,讲好雁山园故事”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我们落实保护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动,也是履行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历史使命的生动实践。

图为“研”韵雁归,“林”深致远社会实践团队合影
 
发掘园林美学,弘扬匠人精神:雁山园被誉为“岭南”第一园,是桂林桂景的代表和桂林山水精粹的缩影。它既是岭南古代园林的典范,又是广西现存三座园林中修建最早、面积最大、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典园林。通过参观雁山园的整体建构和布局,实践团队了解到雁山园始建于公元1869年,是清代广西士绅唐岳的私人园林,园林已将山、水、洞、石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其中还嵌入了红楼梦大观园元素,向我们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艺术和设计风格、历史背景以及园林整体的和谐统一。在这里,团队成员们不仅欣赏了雁山园建筑的美学价值,还体会到了古典园林修建者们艰苦卓绝、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

图为雁山园碑刻

追寻红色踪迹,发扬革命精神: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桂林的传播,始于雁山园。一座雁山园,半部近代史。雁山园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红色革命的摇篮,实践团队来到了……,参观了孙中山、陈寅恪的故居,在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重温了雁山园的红色革命历史。团队成员在参观中深入了解了雁山园蕴含的红色革命传统,也深刻体悟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更好地弘扬革命文化,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以实践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图为雁山园名人足迹
 
传承教育价值,赓续历史文脉:雁山园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从清到近代不少文人志士来此游学,传播新思想。此外,在抗战时期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广西大学相继进入雁山园。实践团队了解到杨东莼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担任校长期间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力量。雁山园见证了桂林文化城时期组织文教界戮力御侮的壮举。在这里,团队成员们仿佛看到了过去革命先辈们潜心治学、追求思想进步,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的伟大身影,引导着我们新时代青年增强实干笃行的骨气,将自我汇入民族国家事业的大海。

图为雁山园内广西桂林农业学校
传承历史文化,讲好雁山园故事: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在本次“传承历史文化,讲好雁山园故事”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广西师范大学“研”韵雁归,“林”深致远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雁山园,了解到雁山园的园林艺术、革命文化以及教育价值,并对雁山园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认知,团队成员们在本次实践活动中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万古之志,汇千载之思,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雁山园历史文脉,激扬中国文化力量,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作者:李秋兰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关注老年人睡眠与营养”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 关注老年人睡眠与营养,共筑健康晚年
  • 遇见三下乡|扮靓秦岭山水乡村,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①:出征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