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读懂中国·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号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红色历史,体悟红色文化的魅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金融数学2401、2402班的五位同学,于2月4日至2月6日,共同前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河南省清丰县单拐村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的三处冀鲁豫边区红色旧址,顺利开展了梧桐树实践团的“红色专项·百年峥嵘铸中国”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尹倩教授担任。
“梧桐树”实践团以冀鲁豫边区的革命文物资源利用发展现状为对象,结合鄂豫皖、陕甘宁、晋察冀的优秀案例,依次前往河南省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山东省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及河北省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工作人员及群众采访,实地探访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分析。
河南省的冀鲁豫军区纪念馆位于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抗日战争后期,曾驻扎着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在这里领导指挥了边区的抗日斗争。团队依次前往第一兵工厂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等五个展厅进行参观。在这里,收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邓小平同志革命期间用过的浴盆、罗圈椅、条几、顶子床等丰富的红色文物,这些文物无不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史。前往此地参观的游客,有观摩学习、敬仰先烈的热血少年,有追溯历史、细细品味的怀旧老人,还有怀念先辈、瞻仰先辈成就的当地村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革命旧址的意义所在——红色精神永流传。面对采访,他们积极配合,纷纷表示红色资源传承与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红色革命精神应当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山东省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的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并在杨得志、段君毅、赵健民等老同志的倡导和组织下,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由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共建的大型跨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于2000年5月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集展厅、画馆、广场、园林、水面建设于一体。依照展厅顺序,团队参观了序厅、星星之火、浴血抗日等七大部分,这里的菏泽解放纪念碑、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及
诸多铜像等馆藏,全面地展示了三四十年代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不怕牺牲、英勇奋进的革命历程。无论是来往游客还是馆内工作人员均怀澎湃的爱国热情,以此馆为荣,以革命先辈为傲
河北省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是纪念老一辈革命家在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的丰功伟绩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团队观赏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法表现的照片、革命文物、雕塑、油画及场景复原等,生动再现了战斗在晋冀鲁豫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
至此,“梧桐树”红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的开展,帮助同学们重温冀鲁豫边区的革命历史,升华爱国主义情怀,增加身为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吾辈青年当守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为红色历史传承献力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