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文学院“情未了——齐鲁大学的岁月长歌”团队开展校史文学创作调研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02     阅读:
7月1日上午9点,山东大学文学院“情未了——齐鲁大学的岁月长歌”齐大校史文学创作实践团队的朱禹同、杨运佳、张如心、刘牧晨、孙雅欣、夏佳颖5位同学齐聚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校史馆,开启了齐大校史调研之旅,旨在深入挖掘校史文化,为后续的校史文学创作积累丰富素材。
在校史馆一层,团队成员们重点关注了第二单元“汇揽英才开文理合办先河”。通过线上讲解,同学们详细了解了上世纪30-40年代山东大学的光荣校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山东大学却如同一座学术的灯塔,吸引和汇聚了众多优秀的教育家、学者和专家。这些杰出人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奠定了山东大学坚实的学术基础。
其中,像闻一多、罗荣桓、老舍等知名前辈在山东大学的贡献更是被一一展示,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前辈们的学术魅力与精神力量。文理合办的办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还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校史办的初老师对团队进行了悉心指导,强调在调研过程中不能仅仅浅表地搜集素材,而要深入挖掘校史基因,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精神内涵。
在初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带着对校史的敬畏与好奇,继续进入了校史馆二层的登州文会馆展区。登州文会馆最初由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夫妇于1864年在今山东蓬莱创办,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艰难起步与逐步发展,也为山东大学的校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为了确保调研素材的真实性和关联性,团队成员们严谨地核验资料,核对建筑、文献、访谈信息的一致性,对发现的矛盾点进行标记并补充调研。他们深入挖掘齐鲁大学校史中文学、教育、医学等领域名人与校园的紧密关联,系统梳理历史脉络,努力提炼出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故事片段,希望能让更多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感受到齐鲁大学曾经的辉煌与文化底蕴。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前往校友馆扫描部分资料,进一步丰富素材库。朱禹同等成员进入趵突泉校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建筑走访。他们聚焦趵突泉校区内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所蕴含的人文意象,以考文楼、齐鲁大学医院旧址等标志性建筑以及趵突泉周边自然景观为切入点,结合文字档案、老照片、师生回忆等多元资料,全方位还原不同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图景,为校史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此外,团队还充分利用图书馆数据库、学术网站、档案馆等资源,全面收集齐鲁医学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人物传记等资料。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查阅并整理了三十余篇论文文献、十余篇一手扫描文档,并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存入共享云盘,方便团队成员随时查阅和使用。
此次校史文学创作实践调研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对齐鲁大学的校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校史文学创作的热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将这些珍贵的校史素材转化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让更多人了解齐鲁大学的岁月长歌,传承和弘扬山东大学的优秀文化传统。
作者:朱禹同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绫绢通衢话振兴 青春筑桥映初心——江南大学“浙里浔光” 实践团走进湖州双林镇
  • 萤火筑梦支教路,美育赋能润童心
  • 青春逐梦 科技助农——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芜湖市“项目e站”本科生社会实
  • 探寻改革印记,实践赋能乡村振兴——滁州学院大一新生赴凤阳小岗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探秘高塘岛泥鳅部落:山海民宿的困境与非遗破局之路
  • 情暖夕阳红,爱满德善园——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夕阳红志愿小队暖心行动圆满收官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