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荣幸的随着我们的“轨迹寻光铁路匠心传承实践调研团”在2025年6月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中,与我们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长学姐们走进武汉电务段成军大师工作室和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近距离感受中国铁路的技术革新与人文精神。此次研学以“转辙机原理与维护”“高铁发展历程”及“高铁工种实践”为核心,让我对铁路行业的技术深度与职业内涵有了全新认知。
我们先前往到陈军大师工作室,我们一起解密转辙机的“心脏”,我们深入了解了铁路信号系统的“心脏”——转辙机。陈军大师团队展示了k700型转辙机的拆解与组装过程,详细讲解了其核心部件(如尖轨、基本轨、移位接触器)的功能与作用。通过模拟故障演练,我们学习了转辙机卡阻、表示异常等典型问题的排查方法,例如利用“听音辨故障”技巧判断齿轮磨损程度,或通过“移位接触器顶杆测试”验证挤切销状态。最让我震撼的是清扫机的智能化升级。陈军团队研发的第四代便携式清扫机,通过AI识别道岔积雪与异物,作业效率提升2倍,故障率下降60%,体现了“科技赋能铁路”的理念。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铁路设备的维护已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技术革新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对陈军大师进行了采访,体会陈军大师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更好的扎根铁路,默默奉献。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武汉高铁训练段,见证中国高铁的“速度与激情”在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我们系统学习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从2003年秦沈客专的“低调启航”,到2017年“复兴号”实现时速350公里的全球领跑,中国高铁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跨越。训练段通过3D动画与实物模型,展现了高铁线路的精密设计(如最小曲线半径3500米)与关键技术(如CTCS-3级列控系统)。最直观的体现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之快。在1:1还原的室外作业现场了解到各式各样的铁路信号设备。训练段负责人强调:“高铁的‘中国标准’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沉浸式学习,让我对高铁的智能化与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段内培训师还给我们介绍了高铁的工种他们多元的角色就像“精密齿轮”仅仅联系在一起使高铁安全高效的运转,研学中我们通过访谈与实操,接触了高铁运营的多个工种:电务信号工负责转辙机、轨道电路的维护,需掌握电路原理与故障诊断技术;高铁司机:需通过模拟驾驶训练掌握复杂线路的操控,如应对突发天气或设备故障;机械师:在实训场学习动车组检修,涉及车体结构、制动系统等精密部件;这些工种虽分工不同,却如精密齿轮般协同运转。例如,电务段的信号维护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而调度员的决策能力则关乎运输效率。这种“专业细分与系统协同”的模式,让我对铁路行业的复杂性有了敬畏之心。
此次研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高铁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成军大师团队的“传帮带”传统,传承了铁路人的匠心;高铁训练段的国际化培训(如为匈塞铁路培养人才),展现了中国技术的全球影响力。作为铁路专业学子,我将以此次研学为起点,深耕技术细节,锤炼职业素养,未来投身铁路事业,为“交通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