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炎炎烈日下,十堰市茅箭区三堰社区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群步履匆匆、手持宣传资料的年轻身影。他们是“生命之光”器官骨髓捐献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摒弃讲堂与问卷,远离摊位与网络,这支队伍选择了一种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纯粹的街头移动宣传,在社区的人流中播撒器官与骨髓捐献的爱心火种,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周的“行走中的生命教育”。

没有固定的讲台,没有预设的听众,“生命之光”实践队的队员们深知,生命接力的意义需要在流动中传递。队员们身披醒目的队服或佩戴统一标识,手持精心设计的通俗易懂宣传单页和小型展板,主动迎向过往居民。
“您好,耽误您几分钟,了解一下器官骨髓捐献可以救人一命,好吗?”成为队员们重复最多的话语。队员们抓住居民短暂停留的间隙,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快速讲解捐献的核心价值、科学常识、规范流程和安全保障。他们着重分享真实感人的移植故事,用情感共鸣化解疑虑,将“生命可以延续,大爱就在身边”的理念,融入一次次街头偶遇的真诚对话中。

高温坚守,队员们晒黑了脸庞,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热情与真诚在三堰社区的街头巷尾激起了涟漪。许多匆匆赶路的居民在队员们的主动介绍下放慢脚步,认真聆听;不少接送孩子的家长、外出购物的老人停下脚步,主动索要资料详细阅读。
一位在社区听完讲解后带走资料的先生表示:“这些大学生不容易,大热天还在街上宣传这个(捐献)。他们讲得挺实在,没那么复杂,就是一份爱心。我拿回去给家里人看看,也考虑考虑。”队员杜尚琪被晒得满脸通红,但她仍笑着说:“虽然累,但看到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听我们说,甚至有人真的去登记了,就觉得特别值得!街头宣传虽然辛苦,但能直接触达到不同的人。”

“‘生命之光’的意义,就在于主动去照亮那些可能被忽视的角落。”实践队队长黎姣在总结时强调,“我们选择纯粹的街头宣传,就是要打破形式束缚,直接走到人群中去。每一次主动的搭话,每一次清晰的解答,都可能为一个生命带去希望的火种。街头虽嘈杂,但关于生命的对话,总能找到愿意倾听的耳朵。这份在行走中传递希望的责任,我们会继续扛下去。”
三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注意到实践队的活动方式,评价道:“同学们没有搞任何固定形式,就是实打实地在街上走、主动找人讲。这种方式很灵活,覆盖面也广,特别是对那些不常参加社区活动的人群,也能接触到。宣传效果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十堰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士也肯定了这种形式的价值:“‘生命之光’实践队专注于街头移动宣传,展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韧性。这种‘点对点’、‘即时性’的精准沟通,对于破除器官骨髓捐献的神秘感和距离感,有着独特的优势。青年人的这种创新务实和执着精神,是推动公益事业深入人心的宝贵力量。”
“生命之光”街头宣传活动圆满结束。这群大学生用最质朴的方式——行走与对话,在三堰社区的脉络里留下了关于生命接力的深刻印记,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热忱,主动向前,即使在喧嚣的街头,也能点燃不灭的生命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