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力量赋能非遗传承:合肥工业大学学子深入阜南探访黄岗柳编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重要思想,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岗柳编展开深度调研,探寻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当代路径。
  
  7月5日下午,团队抵达阜阳后,第一时间联系到黄岗柳编非遗传承人刘维银先生。在他的热情指引下,队员们深入安徽银柳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这里,空气中弥漫着柳条特有的清香,匠人们手指翻飞,柔韧的柳条在娴熟的技艺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团队成员们不仅近距离观察了柳编的选材、褪皮、编织等核心工序,更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亲手尝试编织,感受这项古老技艺的温度与不易。
  
  次日上午,团队在安徽银柳工艺品有限公司专访了刘维银先生,聚焦非遗传承。访谈从他与柳编的结缘谈起,回顾了黄岗镇柳编的兴衰历程。
  
  刘先生引用当地老话“边框打柳,养家糊口”,道出柳编曾是家庭生计支柱的往昔。他分享了创业初期的艰辛,特别是启动资金的匮乏,并讲述了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和亲友支持下,企业如何克服困难、发展壮大直至上市,特别感谢党和政府作为坚强后盾的关怀与支持。
  
  谈及当前挑战,刘先生指出大量年轻人外出导致传承面临些许困境,“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接触柳编了”。他殷切期望通过“三下乡”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柳编,为这项非遗的延续注入新鲜血液。
  
  当日下午,团队在郜台乡文化站宣传长张传发的带领下,走进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杨大燕向团队展示了琳琅满目的柳编创新产品。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柳编产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如何通过设计创新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拓展市场空间。
  
  第三日调研的目的地是金钰工艺品有限公司。团队全程跟踪了柳编制品的完整生产流程,从原料处理到精工细作,对这项技艺有了更系统、深入的认识。
  
  参观结束后,团队决定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交媒体直播。镜头前,队员们化身“非遗推介官”,系统介绍黄岗柳编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与实用价值;镜头直击生产现场,展示匠人指尖的魔法;更通过实时弹幕互动问答,解答网友好奇,拉近了古老技艺与当代受众的距离。这场直播成为连接非遗工坊与广阔市场的一次生动尝试。
  
  三天阜南之行,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他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柳编之乡的土地,用双手触摸了千年技艺的温度,更用创新的思维探索非遗传播的新路径。从深入作坊体验、对话传承人汲取智慧,到走进企业看创新、运用直播扩影响,每一步都彰显着当代青年对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力量赋能非遗传承:合肥工业大学学子深入阜南探访黄岗柳编
  • 【浙里“湿”意】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丨沧海桑田绘青绿画卷,鹭栖民乐谱共富华章
  •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筑梦·科技兴农”暑期社会实践队探秘商南县博物馆
  •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赴宣城市智协康教中心:参观康教中心,助微光暖星途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