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安:探访新安国医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记者 刘凯)三下乡最后一站,我们乘坐大巴一个小时来到了新安国医博物馆。新安国医博物馆从2013年9月由黄山市文物局批复同意成立,占地2500多平方米,是黄山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这里讲述了新安医家的发展历史脉络以及新安历史文化精髓。新安医学家族链保存的最为完整的一支——“张一帖”世医家族。“张一帖”世医家族是富有传奇性的,至张其成老师已经第十五代了,历经455年而无间断,这在中国医学史上是不多见的。李济仁教授和师太张舜华教授作为“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更将“张一帖”的金字招牌发扬光大,2009年李济仁教授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2010年“张一帖”世医家族成为第一个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安医学家族,李济仁、张舜华同为传承人。到了张其成这一代,“张一帖”成了第一个兄妹双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李艳)和兄弟三博导的世医家族(张其成、李标、李梢)。有副对联是这么形容这两代人的:博士不难,难则兄弟三博导;国医堪奇,更奇夫妻双国医。《中医辞海》说:“张一帖子孙代传其业,后被擢为新安临床医家之首。新安国医博物馆是典型的徽式建筑,从对面的公路上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景,看起来十分古朴大气。门上的“新安国医博物馆”出自和李济仁教授同为首届国医大师的邓铁涛教授之手,而两副对联“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则出自中国近现代著名经学家吴承仕先生之笔,是对“张一帖医学世家”的真实写照。
走进新安国医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主楼,东西两边各有一座一层的楼房。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博物馆的建材绝大部分都是由原汁原味的古徽州建筑材料拼凑而成。博物馆的主楼目前只有一层开放,主要是展览一些医疗器具,相较于现代化的药品加工,这些古朴的医疗器更具中医原味,更能显示中医的特色。西边的小楼用作展览“张一帖世医家族”的历史传承,包括一些珍贵的照片、文物、图书等,它们静静地躺在展窗向人们诉说着“张一帖”的故事。东侧的小楼还在建设中,规划作为养生馆,可以让人们真切体验中医药的养生文化。博物馆的西北处是家族的祠堂,同样是古朴的徽州建筑,地处高处更显庄严肃穆。祠堂前是一个八卦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迈进祠堂就是一个天井,它的作用主要用于采光,当然也有老徽州文化中“四水归明堂”的说法。祠堂由肥梁瘦柱支撑,极具徽派建筑特色。祠堂正中是一副“张守仁深山采药遇异人图”,张守仁何许人也?虽然张一帖世医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张扩,但“张一帖”之名实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张守仁(1550年-1598年)。
此次徽州之行,给我带来无尽回忆的同时也让我感叹古人医学智慧之深奥。古徽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汤显祖诗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有程朱理学的故乡,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有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之根。医学路上,不仅要学会古医家们的医学智慧,更要明白这智慧的背后必然是努力之结晶,坚持之汗水!
作者:刘凯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
- 舟韵青春行---红忆润心绘童梦
- 2025年6月29日下午,浙江舟山风澜州韵科普小队走进六横岛东靖社区,开启社会志愿服务之旅,队员们认真倾听老党员分享故事
- 07-10
- 兵魂铸童志,画韵绘新篇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兵译风华”实践队于2025年7月8日来到了烟台曙光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兵家文化趣味绘画活动。
-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