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神农架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宜昌与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期开展了主题为“聚焦生态保护,共筑绿水青山”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入神农架的神农顶、关门山、天生桥等景区,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样本采集,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生态保护现状及特色产业发展,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01调研走访: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之路

实践队深入神农架各景区周边,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该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和经济政策。居民们表示,近年来,当地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有效保护了神农架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同时,政府积极引导居民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神农架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02样本采集: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在神农顶、关门山、天生桥等景区,实践队成员开展了土壤和水样的采集工作。他们严格按照科学规范操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利用专业仪器进行现场测量与分析。通过对土壤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对水质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的测定,实践队初步掌握了神农架景区内土壤和水体的基本状况。这些数据为评估神农架生态环境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实践队成员表示,将继续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深入分析,为神农架的生态保护贡献更多科学力量。
03实地考察:体验神农架的自然之美与生态之韵

神农顶景区作为神农架的核心区域,以其壮美的原始森林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众多游客。实践队成员在景区内徒步考察,深入原始森林,观察珍稀植物如珙桐、红豆杉等的生长状况,了解其生态习性。同时,他们还关注到景区内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如设置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活动、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等。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神农架的野生动物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
关门山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游客。实践队成员在景区内走访当地少数民族村落,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他们发现,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此外,实践队成员还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考察,发现景区内的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稳定,是神农架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生桥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著称。实践队成员在景区内观察天生桥的地质构造,了解其形成过程。他们发现,天生桥是神农架地质历史的见证,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景区内绿树成荫,溪流潺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好去处。
04实践总结:为神农架生态保护建言献策

通过此次神农架社会实践,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神农架的生态保护现状与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还通过土样、水样采集与分析,为神农架的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队成员们表示,将把在神农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整理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神农架的生态保护,共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让神农架的生态之美永续传承。
此次神农架社会实践是华中农业大学学子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服务地方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实践队成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关注神农架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文字|绿水青山——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宜昌与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队 吴浩
图片|绿水青山——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宜昌与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队 陈童 王智健 齐摪伟 吴浩
排版|绿水青山——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宜昌与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队 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