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编织安全成长网 · 点燃科学探秘心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研究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2025年7月6日至10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社会实践团队的十二名研究生志愿者,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深入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大石壁社区,联合社区为当地三十余名儿童带来了一场为期五天、精彩纷呈的暑期成长盛宴。本次活动精心设计“自我保护教育”、“安全教育”和“科学小实验教育”三大主题课程,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旨在丰富社区儿童暑期生活,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识、自我认知水平和科学探究能力,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安全防线驻心间,知识守护成长每一步
  
  安全教育是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覆盖了食品安全、防诈骗、急救知识、防溺水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安全“童”行》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展示发霉变质、发芽土豆等实物图片,教会孩子们如何用“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辨别食物好坏,牢记“三无”食品不能买,学习了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和顺口溜,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小心有“诈”》反诈课堂则充满互动性,志愿者们通过剖析“游戏类”、“冒充类”、“兼职类”、“追星类”等典型骗局,设计了“女巫的毒药”、“你比划我来猜”、“谁是卧底”等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牢记“三问原则”(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要给钱?能告诉老师或父母吗?)和“四不口诀”(不独自处理麻烦、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透露密码、不向陌生人转账),大大提升了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医疗急救小常识》课上,孩子们学习了扭伤后的“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练习了用碘伏、创可贴、纱布处理擦伤划伤,并初步尝试了环形包扎、螺旋包扎等绷带使用方法,掌握了应对酒精中毒的基本要点,提升了应急救护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溺水救援大作战》课程,通过模拟危险水域,如水库、河沟、池塘等,讲解防溺水“六不准”,演示“仰漂”“水母漂”自救技巧,练习利用漂浮物和长杆进行互救,并组织孩子们签署《防溺水承诺书》,全方位筑牢了孩子们的水域安全意识。


认识自我护身心,健康成长有“秘钥”
  
  自我保护教育板块聚焦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权益保护。
  《我从哪里来?》作为生命教育课,通过用气球模拟怀孕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生命诞生的不易,核心落脚于“学会爱自己”、“学会保护自己”、“不去伤害他人”。这些课程帮助孩子们建立了积极的自我认同,掌握了重要的自我保护技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我们的身体》课程通过“身体自画像”引导孩子们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合作功能,通过图片科学讲解不同性别和成长阶段的身体变化,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身体意象。《我们都是好朋友》活动则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如“拒绝拥抱请求”、“应对陌生人不当触碰”等,教会孩子们理解人际交往中的身体界限,明确“隐私部位不能碰”,练习大声、坚定地说“不”,并掌握在感到不舒服或遭遇侵害时如何求助、如何记住关键信息,强调了“尊重他人界限”和“保护自己隐私”同等重要。

 
科学奥秘在指尖绽放,小小实验点燃智慧火花
  
  科学小实验板块成为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奇妙窗口。志愿者们化身“科学魔法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带领孩子们动手实践,感受科学魅力。在《听话的沉浮子》课上,孩子们用吸管、回形针和矿泉水瓶,亲手制作浮沉子,通过按压瓶身观察其上下沉浮,直观理解了帕斯卡定律和阿基米德原理,也明白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液体魔法师》课堂上的“牙签穿透术”让孩子们惊叹连连,覆盖湿纸巾的满水瓶倒置后水竟不洒出,深入浅出的讲解揭开了水的表面张力奥秘。《小侦探查指纹》活动则充满了侦探般的乐趣,孩子们在涂抹碘伏、加热杯子的过程中,亲眼见证指纹神奇显现,学习了油脂与碘蒸汽反应的化学知识,也强化了保护个人生物信息的意识。而《空气炮》的制作与小组PK赛,更是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气球回弹产生的强劲气流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也生动理解了气体压强与流动的原理。这些寓教于乐的小实验,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
  
收获肯定,赋能未来
  
  活动尾声,指导老师对本次社会实践成果进行了总结,高度肯定了志愿者们的付出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我们精心设计的系列课程,成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体验,在欢声笑语中传递了安全理念、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精神,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知行合一。”大石壁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们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西南大学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这么丰富又实用的课程,孩子们每天回来都兴奋地分享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做实验的乐趣,还是学到的新安全技能,都让他们收获满满。特别是反诈骗、防溺水和自我保护这些内容,非常及时和重要,我们家长也感到特别安心和感激。”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窗口,也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架起了高校资源服务社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桥梁,留下了充满欢笑、知识与温暖的夏日印记。
 
作者:刘二润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敬老院红歌传唱,青春践行使命
  • 敬老院红歌传唱,青春践行使命
  • 2025年7月1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敬老院民族生团队一行7人,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悦年华颐养中心,开展社会实
  • 07-11
  • 神农架之行:青春解码自然生态课堂
  • 神农架之行:青春解码自然生态课堂
  • 7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的陈翰博、陈童、李安乐、吴浩、齐锵伟、王智健及殷铭一行七人,奔赴神农架开启一日社会实践,以神农顶、神农坛、
  • 07-11
  • 探蚕桑新貌,筑兴村梦想——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守边固防兴村筑梦” 实践支队蚕桑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