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云蹊公益队:把课堂搬进田野,志愿者专业力赋能乡村夏令营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7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云志愿服务队与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小学联合开展的“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正式开课,在课程设计中,志愿者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诸如《食品中的化学魔法》《简易电风扇制作》《简易生态瓶制作》等科普课程、手工课程。这些课程包含学科启蒙、实践技能和生活应用,使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让小朋友们在互动体验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食品化学:解密舌尖上的 “魔法”

  “为什么面包和馒头会蓬松多孔?可乐遇到牛奶会发生什么神奇变化?”华中农业大学云蹊公益队志愿者、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工程专业杨凤洁带着实验教具走进课堂,用一个简单可及的化学实验揭开食品化学的奥秘。

  志愿者将纯牛奶倒入透明烧杯,再缓缓注入可乐,紧接着杯底快速凝结出乳白色絮状沉淀,上层液体逐渐变清。孩子惊呼出来:“好神奇!”“大家搅拌看看!”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迅速搅拌玻璃杯中的液体,杯中沉淀逐渐聚成小块,在同学们好奇的目光中,志愿者趁机讲解:“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可乐中的酸性物质性质发生改变,牛奶发酵凝结成酸奶也是这个过程。”

  接下来的实验由同学们自主完成,志愿者分发香菇、山药、萝卜等食材切片和碘液,孩子们亲手滴加后,有的试纸变蓝、有的呈紫红。“蓝色越深,说明食材中直链淀粉的含量越高,在人体内消化吸收速度就越快,就能快速提供能量。”志愿者讲解道。最热闹的是 “模拟发面” 实验,白醋倒进加了洗洁精的小苏打溶液的瞬间,细密的泡沫像白色喷泉般猛地涌起,瞬间漫出杯子边缘。孩子们踮着脚围在桌边,瞪大眼睛凑近观察。

  一个个可触摸、可操作的实验,让食品科学变得鲜活可感,孩子们也在亲身感受中,体会到食物加工的奥秘。

机械设计:打造会摇头的风扇

  “用科学创造清凉世界” 是 “摇头风扇手工制作” 课程的核心理念。机电专业志愿者杨怡文结合机械与工程知识,带领同学们一步步组装属于自己的摇头风扇。

  课程从智能家电的机械原理引入,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瞬间被吸引。随后,志愿者详细讲解了风扇制作的材料和步骤,从支架组装、底板与开关安装,到电池盒固定、导线连接,再到马达外壳与扇叶的安装,每一个环节都耐心指导,每一步都一个个地仔细确认有没有拼错。孩子们专注地拼接零件、连接线路,当一个个小风扇成功运转,吹出阵阵凉风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小朋友们拿起零件比对图纸时专注打动了我。有个孩子反复调整电机之后,当看扇叶转起来时举着风扇欢呼,那一刻超满足。”志愿者说,对他来说手把手教接线虽累,但教会小朋友“自己能创造”的理念,这种成就感比原理更珍贵。

植物奥秘:构建“微观小世界”

  “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绿色文明”,“简易生态瓶制作” 课程带领孩子们走进生态的奥秘。植物科学专业志愿者邢珈圣从池塘生态系统讲起,介绍了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关系,树立起初步的生态平衡观念。

  紧接着,同学们从身边发现,到校园各处采集的树枝、叶片,石子,按照步骤放入赤玉土、苔藓土、接种苔藓,制作属于自己的生态瓶,亲手构建起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志愿者同学们:“在生态系统中,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许多种生物,保护栖息地就是保护所有生物。” 课程最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爱护自然环境,共同守护地球家园。杨林桥小学五(2)班邹俊杰说:“这些课程太酷了,动手做的时候觉得自己超厉害,不光玩得开心,还知道了好多以前不懂的知识。”

  华中农业大学云蹊志愿服务队精心设计特色课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让爱心托管班的课堂充满了知识的魅力与实践的乐趣。志愿者们用爱心和专业,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让志愿服务在知识传递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作者:张瑞璐 王梦欣 张苏宜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管理学院“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切吉村开展调研
  • 实践进行时 |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智慧营建·绿映商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出征
  • 反诈小卫士,暑期护平安|澥浦十七房村反诈宣传活动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