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柳江莲藕产业发展现状,探寻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路径,7月6日至7日,陆通桂味调研队先后走进百朋荷苑、百朋善用莲藕种植园与百朋镇人民政府,在实地探访与深度交流中,触摸产业脉动,汇聚发展思路。
7月6日上午,调研队首先来到百朋荷苑景区。沿着荷花栈道前行,连片荷叶下藏着丰收的希望,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景象。“这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难怪莲藕长得这么好。”队员小陈看着田间的优质环境感慨道。作为以荷莲文化为核心的景区,这里的自然条件为柳江莲藕的优质生长提供了坚实保障。队员们还与游客交流,了解他们对柳江莲藕的认知和消费意愿,同时热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机遇,期待借助高效物流让莲藕更快走向国内外市场。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百朋荷苑,潘芝琳摄。
当日下午,调研队前往百朋善用莲藕种植园,与负责人韦善用展开深入访谈。韦善用介绍,柳江莲藕的优势在于双季种植,全国少见,每年四月底至七月底上市,日均产量五六十万斤,90%销往国内,郑州是北方重要中转站,日均调货30万斤。但他也道出困境:“广东本地种植增加,我们对粤销量从日均20万斤下降,湖北等地又扩种且上市时间提前,竞争太激烈了。”此外,产业链仅停留在采摘、分级、外销环节,缺乏深加工,也让产业发展受限。队员们听后纷纷表示,产业链延伸对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
图为团队成员与百朋善用莲藕种植园负责人韦善用交流访谈,潘芝琳摄。
7月7日上午,调研队在百朋镇人民政府与农业服务中心覃主任、原农技推广站蒙站长(高级农艺师)座谈。蒙站长自豪地说:“咱镇从1986年就种莲藕,3.2万亩双季莲藕占柳江区的60%-70%,泉水灌溉、微黄土质,种出的莲藕外表白、口感脆、味道清香,全国有名。”但谈及当下,他面露愁容:“今年价格才1.6元/斤,往年平均3元,农民刚够回本,老板还亏人工费。”疫情和贸易战也让外销受挫,目前主要依赖郑州市场。政府虽通过推介会、地理标志宣传助力,但受财政限制,暂无法出台补助,蒙站长建议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尤其是藕汁产业。
图为团队成员与百朋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覃主任及原百朋镇农技推广站蒙站长交流访谈,潘芝琳摄。
此次调研,让陆通桂味调研队既看到柳江莲藕的品质优势与产业基础,也认清了市场竞争、产业链不完善、价格低迷等挑战。这些一手信息为后续探索产业升级路径、推动柳江莲藕“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产业未来发展凝聚了思路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