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数字技术活化红色记忆:南信青年为冶山革命老区注入青春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21     阅读: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烽火映初心・艺绘振兴路”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以数字技术为钥匙,在历史遗存与振兴实践的交融中,解码红色基因感悟乡村发展的时代内涵,开启了一场红色文化的活化与传承之旅,让沉睡的革命记忆在云端焕发新生。
  深挖红色印记,留存珍贵历史记忆
  东王老街的墙砖暗格里,藏着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传递情报的“生命线”。实践团将目光聚焦这片红色土地,对桂子山战役指挥部旧址——吴氏老宅、何仿参军处、江苏省委地下交通站等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遗迹展开重点调研。
  队员们通过文字实录、音频访谈、影像扫描等方式,系统梳理红色印记。在与老兵后代、社区老人的深度交流中,他们耐心倾听、细致记录,最终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让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得以妥善留存。
  创新传播形式,打破时空界限
  7月1日建党节当天,实践团走进桂子山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特殊的“行走的思政课”。成员们瞻仰烈士群像,聆听革命事迹,将沉浸式体验转化为创作灵感。退役士兵施俊伟发挥专业所长,制作出可交互的红色教育H5线上微场景,以“数字+红色”的创新模式,让革命故事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一场跨越时代的“隔空对话”。
  不仅如此,团队还运用数字修复软件,对征集到的10余张泛黄褪色、带有破损划痕的老旧照片进行精细化修复。一张拍摄于60多年前的合影,经成员程怡菲像素级修复后,清晰展现出中华儿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场景。“当80多岁的老奶奶看到修复好的照片,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们明白,数字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传承情感与记忆的温暖桥梁。”程怡菲的话语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校地协同发力,延续红色传承
  此次实践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与冶山街道东王社区签约共建“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双方将以基地为依托,开展常态化合作,通过资源互补、双向赋能,持续推动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播。
  当00后大学生的数字创意遇上革命老区的红色底蕴,南信青年用青春智慧为冶山红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实践不仅让红色记忆在数字时代焕发光彩,更为革命老区的文化传承与振兴提供了青年方案、青春力量。
  未来,南信学子也将以“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阵地,持续深耕冶山的红色资源,持续书写革命老区红色传承与振兴的新篇章。
  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 曹双 孙婵 王靖妍
  图/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 施俊伟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烽火映初心·艺绘振兴路”乡村振兴实践团
作者:曹双 孙婵 王靖妍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烽火映初心・艺绘振兴路”乡村振兴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合工大“材子”寻泾县纸迹,探非遗传承新路
  • 数字技术活化红色记忆:南信青年为冶山革命老区注入青春活力
  • 青春力量“布”集市,“护”航烟火惠民生—— “循梦而行”实践团点亮“黄河大集”
  • 街道巧布集市烟火气,稳稳托起居民菜篮子 ——“循梦而行”实践团助力“黄河大集”顺利
  • 青春力量“潮”向湿地共富!公管学子奔赴青山绿水,解码生态富民新路径
  • 山东理工大学创飞科技实践团参观聊城市孔繁森纪念馆
  • 山东理工大学创飞科技实践团于驻地召开工作部署会
  • 山东理工大学科技纸鸢实践团于驻地召开工作部署会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