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集大学子实践行:遇见科学,预见未来

发布时间:2024-07-12     阅读:
集大学子实践行:遇见科学,预见未来
科教兴国,科普为先。为响应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乡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7月9日至7月11日,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星火寻梦”实践队发挥公费师范生优势,走进泉州市安溪县白濑中心小学开展科普系列课程,以“理论+实践”模式打造趣味盎然的科普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之美,根植科学探索之精神。
神奇的虹吸,探索自然奥秘。在“会魔法的吸管”科普实验课中,实践队队员朱陈昱涵与庄誉霖巧妙利用“公道杯”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道具,引出了虹吸效应这一科学现象,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本次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当地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为起点,充分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探索发现科学奥妙的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索虹吸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图为实践队队员朱陈昱涵、庄誉霖上课纪实
集美大学“星火寻梦”实践队队员 纪皓 供图
不仅如此,为了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两位老师还精心列举了虹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排水系统、鱼缸换水等,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跨越。整堂课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积极地投身于交流探讨、动手实践中。“哇!原来科学实验这么有趣!”小朋友们的感慨声处处体现出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热情与渴望。
万物有声,万籁芸芸。7月10日上午,实践队队员许友健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趣“乐”纷呈的“科学+美育”实践课。课程以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为序章,点燃了学生们对声音世界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们开始主动思考声音背后的科学原理。
 
图为实践队队员许友健为孩子们讲解科学原理
集美大学“星火寻梦”实践队队员 纪皓 供图
科普进行时。实践队队员们通过引导学生们分组协作,运用转换法的智慧,将音叉那难以捉摸的微妙振动,转化为乒乓球跃动的直观景象,仿佛为无形的声波披上了一件可视的外衣,让“声音源于振动”的科学真理瞬间变得鲜明而生动。
 
图为学生们合作探究有趣的实验现象
集美大学“星火寻梦”实践队队员 纪皓 供图
当探索之旅进入高潮阶段,一场别开生面的“乐器猜猜乐”游戏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顶点。在这场游戏中,学生们化身为小小音乐侦探,凭借敏锐的听觉与对音色、音调的细腻感知,穿梭于不同乐器编织的旋律之中,享受着辨识与发现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领悟了音色与音调的独特魅力,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我以前从没想过音叉能让乒乓球动起来,好神奇!”“老师,这个猜乐器的游戏太好玩了,我猜出了好多乐器的声音!”两位小朋友兴奋地对实践队队员感慨道。
“淘气”的电荷,揭开静电的秘密。7月11日上午,实践队队员庄楷霖、丁仕杰精心设计了“静电的秘密”课程。课程通过“静电小实验”、“电荷的相互作用”以及“手摇灯泡实验”等趣味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静电的秘密,让科学教育变得生动而有趣。
 
图为实践队成员庄楷霖在给孩子们讲解静电原理
集美大学“星火寻梦”实践队队员 纪皓 供图
同学们满怀好奇地踏上了探索静电奥秘的旅程。首先,队员们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静电小实验,通过摩擦起电的直观演示,激发了学生们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随后,队员们生动地向同学们阐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静电现象,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与积极回应,课堂互动氛围异常活跃。
深入探究阶段,队员们详细讲解了正负电荷的基本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带领同学们一同领略电荷间那些令人称奇的相互作用。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静电本质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中电磁力奥秘的浓厚兴趣。
作为此次探索之旅的精彩收尾,队员们引领同学们亲手操作了手摇灯泡实验。通过这个实践环节,同学们不仅初步掌握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还亲身体验了电能转换的奇妙过程,为他们的科学探索之路增添了宝贵的一课。
 
图为学生们在进行“手摇灯泡实验”
集美大学“星火寻梦”实践队队员 纪皓 供图
 
“星火寻梦”实践队指导老师陈诚表示:“科学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希望实践队队员们能播撒科学种子,帮助乡村小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学的翅膀。”
(文 柯健骅 纪皓)
 
作者:纪皓 柯健骅    来源:星火寻梦实践队
社会实践推荐
  •  “艺”路下乡 青春担当 ——“食”代胡杨表演团文艺惠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的青春澎湃队开展了“环保绘画”活动
  • 07-12
  • 重人科三下乡——“干农活”活动,助力乡村农业振兴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