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长河,缅怀伟人功绩,追忆小平足迹,感悟时代精神。
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刻领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和爱国情怀。7月4日下午,西华大学追寻者队“三下乡”团队踏上前往广安市的征程,来到邓小平同志的故居,聆听一代伟人的故事。
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这里,树木葱郁,绿意盎然,解说员用生动的语言连接起历史与现在,为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伴随着美好与宁静,追寻者们来到了邓小平铜像前,预备党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面对着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驻足历史长河,汲取精神力量。追寻者们来到了邓小平事迹陈列馆。一张张历史的照片,一篇篇珍贵的手稿,一件件质朴的物品都全面地展示出了邓小平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贡献,生动记录了他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和活动。陈列馆里不仅展陈了邓小平在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关于教育工作报告上的批示、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邓小平致华国锋的信》等重要文件复制件,反映了恢复高考这段重要历史,还呈现了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的重要谈话,也展示了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追寻者们驻足于此,从邓小平同志的早年经历到他的革命岁月,再到他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每一个展厅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图为实践队参观陈列馆追忆往昔岁月,体会优良家风。跟着讲解员继续往前,映入眼帘的这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便是邓小平故居。故居四周翠竹环抱,绿树成荫,庭前荷塘泛绿,周围盈车嘉穗,古朴的老房子静静地讲述着岁月的故事,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在这里,在此度过了15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邓小平同志家风优良,他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父亲邓绍昌思想开明,母亲淡氏勤劳善良,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全面的、深入的,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品德的培养。邓小平同志曾说:“家庭是个好东西”,他认为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类感情的最终依托。小平同志孝顺父母,并且与妻子卓琳以及继母夏伯根之间保持了长达50多年的融洽关系,这在社会上被广泛称赞。在教育孩子方面,邓小平夫妇比较民主,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意识。
行走在小平同志的故居,看着这些珍贵文物,追寻者们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之处,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一生!
图为实践队在邓小平同志故居合影留恋共唱春天故事,谱写人民篇章。最后,追寻者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来到长廊,在这里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以生动质朴的语言,亲切平和的音乐,歌唱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给深圳特区乃至整个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唱出了中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歌曲中的每一句歌词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大家在歌声中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强的艰辛历程,追寻者们用歌声再道一句: “小平,您好!”
图为实践队合唱《春天的故事》传承伟人精神,复兴民族之魂。邓小平故里不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它用丰富的历史资料鼓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奋发有为。通过本次红色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追寻者们能加深对邓小平同志的了解和认识,深刻认识到要时刻牢记邓小平所说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更加坚定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追寻小平同志的足迹,看到的是他坚定的信念;追寻小平同志的足迹,感受到的是他无畏的勇气;追寻小平同志的足迹,领悟到的是他无私的奉献。邓小平同志的足迹,是一部部生动的教材,是一个个永恒的榜样。只有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红色革命精神,强化红色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困难中勇敢前行,无私奉献,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