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村庄,党旗飘扬莫道山高路途远,更有党群鱼水情。在厦门西北角,高山之巅,白云深处,坐落着一处“云朵上的村庄”——军营村与白交祠。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两次亲临指导访贫问苦,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地方。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总书记念念不忘的村庄,开展以“闽山闽水物华新,党情党迹我追寻”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一、常忆初心 不负人民军营村地处高山之巅,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文化。村民们世代居住在这里,传承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7月11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军营村的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周丽芳老师进行现场授课,从“两上高山情缘”、“厦门探索足迹”、“鹭岛红色印记”等内容展开,带领实践队详细了解了在习近平同志指导下,军营村的脱贫致富路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图为“行见八闽”实践队于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参观合影
二、
送往“营”来 同赴光明“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谁也想不到曾经的臭水沟也会成为现在清澈见底的九龙溪。良好的生态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军营村从人均年收入仅有280元的贫困村,到如今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的现代化农村。军营村的成就令人瞩目,展示了军营村人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
登光明顶,云雾中的茶园映入眼帘,这里的人文风貌不仅展示了白交祠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见证了白交祠村在生态建设和旅游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茶叶因吸收云雾中的水汽和养分而更加香醇可口,成就了村民们的致富路,这种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使得军营村更加符合“云朵上的村庄”这一生态形象,也真正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图为“行见八闽”实践队于光明顶合影在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与军营村高副主任及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忆两村的苦与甜、念总书记的殷殷关切、探村庄脱贫致富路等等。共同探讨了两村的历史发展、文化风俗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党情余音 仍振吾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时刻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砥砺奋斗、奋勇向前。实践队队员们漫步在军营村的乡间小道, 置身于云雾中,耳边回响着军营村村歌:“山路弯弯,建设新农村,齐心奔小康。山路弯弯,共筑中国梦,山村幸福长……”
图为“行见八闽”实践队与高副主任合影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队员讨论最多的就是“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实践队队员孙锦程感受到军营村和白交祠的人民在振兴乡村的实践中自强不息、奋力前进的火热激情,以及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勇担时代责任,以实际行动和饱满的热情,全面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此外,实践队队员兰筝感慨道,通过这次参观军营村和白交祠的实践活动,她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前瞻性生态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对比两村以前和现状以后,更加懂得绿水青山的可贵,也指明了向生态保护方向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