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筼筜涟漪清 青年心传薪

发布时间:2024-07-14     阅读:
筼筜涟漪清 青年心传薪
有诗云:“万顷筼筜水接天,夜来渔火出云烟。辉煌千点官浔外,明灭三更凤屿前。”说的正是厦门筼筜湖,为了进一步感受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7月13日,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队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位于厦门市的筼筜湖并进行了一系列研学实践活动。
 
图为“行见八闽”实践队于筼筜湖合影
阳光照耀下的筼筜湖,浮光跃金。周丽芳老师进行了现场授课,以筼筜湖的治理为例,向实践队员们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人民至上等重要观念。
 
图为周丽芳老师为实践队员讲课
实践队员对筼筜湖管理员进行了采访,在交谈中管理员提到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经济发展,在这里修堤、围海、造田,导致筼筜湖变成基本封闭的内湖。同时,湖周围冒出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全市近半的工业和生活废水都往湖里排。老百姓甚至摸出了排污“规律”:化工厂排的污水,冒着白色气泡;如果是酱油色,八成来自酿酒厂和橡胶厂。而到了80年代,厦门经济形势向好,筼筜湖却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垃圾遍地、蚊蝇滋生、污水横流、鱼虾白鹭绝迹。要是在岸边走上一遭,身上的气味半天都散不去。筼筜渔火就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筼筜湖管理员
经济渐好,但赖以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劣。“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市民群众发出强烈的治理呼声。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似乎根本无解,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在这层层迷雾中,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一锤定音,在经过多次调研考察,他指出:“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在1988年3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在党和人民不懈的努力下,曾经人人谈之色变的臭水湖蝶变为如今必不可少的“城市绿肺”,昔日消失在城市变迁中的“筼筜渔火”,幻化成今日更加璀璨耀眼的厦门新景--“筼筜夜色”。
 
图为筼筜湖治理前后对比
如今这片湖水涟漪清清,看不见半分曾经的“黑臭”,足见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的前瞻性和正确性。千里碧波行,万里习风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一股清风,拂过我们的心田。通过这次实践考察,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筼筜湖的蝶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理念。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将这份生态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当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息薪火,青年续传。
 
作者:兰筝、董俊克    来源:闽江学院
社会实践推荐
  • 星火接力 扶志老兵
  • 星火接力 扶志老兵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先锋社团果小盈社会实践团队退役小兵组团扶志江苏省南通启东市新阳村创业园老兵,结成乡村振兴的“忘年交”,推动创业
  • 07-14
  • 筼筜涟漪清 青年心传薪
  • 筼筜涟漪清 青年心传薪
  • 为了进一步感受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队追寻着习近平总书
  • 07-14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