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管好自己
发布时间:2024-11-05 阅读:
一
一次,几个亲戚在一起谈论起儿女和亲家关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家异口同声。
“关键看怎么对待和处理”一位弟妹亮出自己的观点,“公开公正,先管好自己的孩子。”
我知道她自幼聪明好学,讲道理,会来事儿,不仅自己家和睦幸福,而且与儿女双亲家的关系融洽,自然有她独到的高明之处。
“给俺们说说你家闺女和小子结婚生子后的事儿”。我有意将关心的话题提出来了,看她怎么对待。
之所以这样问这样说,是因为曾经当了10多年老师的我,最不待见的是溺爱孩子、惯孩子的家长。看到亲戚朋友的孩子成家特别是有了下一代,往往会小两口弄点矛盾意见什么的,如果在这时候,双方家长一掺和,又往往把这本属于正常不过的现象,弄得复杂麻烦起来。此时,双方的家长该持何态度,如何对待?对问题的走向及解决,关系极大。是加一把火,还是浇一盆水?是先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一味地指责对方?不仅是衡量双方家长素质、教养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担当长辈责任、融洽家庭关系的应注重的态度和做法。这方面,我,急于想了解和学习人家的好办法。
二
“说就先说闺女,不怕你们笑话!”弟妹没有推辞,只看了一眼小弟,便讲述了其女儿刚生小孩时亲家之间发生的的一件事:
那天,弟妹去看刚生完小孩的女儿时听说亲家两人要走,立刻感到了不正常。便急急忙忙看了看女儿随即专程找到从外地来的亲家。
“听说您们要回去?”弟妹开口便很直接。
“是的,”亲家回答得也很干脆。
“为什么走?”
“家里有事”
“不对!您必须说明为什么要走,否则不能走!”
“票都买了!......”
“那你们退票,必须说出为什么走!”
............
最后,弟妹硬是把亲家留下,当面交换了意见。
原来是亲家的一场误会,差一点儿闹出大麻烦。
弟妹对亲家是这样说的:
“......俺们从不袒护自己的闺女,有什么不当之处,你们尽管随时批评教育,不过,咱们都是过来人,女人生孩子,是个大关口,太不容易;说话、处事如果有什么考虑不周全,有什么做的不当地方,希望您们多理解多担待多教育......现在咱们各自把意见都一下子说完,解除了误会,以后谁也不能再提起,因为双方都是为了儿孙们好!......”
这一天,弟妹亲家双方谈得很及时,很坦率;也很深入,很全面,很解决问题。
三
“结果呢?”
“结果,亲家没有走。后来还长期在女儿家居住,一心一意接送孩子,教育孩子。后来女儿和公公婆婆的关系越来越好。我也不失时机地教育自己的闺女:‘要尊重公公婆婆;主动给公公婆婆买些水果、食品等;平时工作忙,星期天你一定要持家,管孩子,让公公婆婆出去散散心;过年过节,一定要先向公公婆婆行礼敬酒......’”
“还是你教子有方。”我诚恳地说
停顿了一会儿,她像是补充又像是总结性的说道:
“我觉得,有事儿,不能躲不能拖,解决的越快越好!”
四
“还能说说儿子的事儿吗?”我有点儿得寸进尺地请教。
“儿子?”弟妹回答得很坦然,很干脆,“更不让你省心!”
我知道,小弟的儿子,高高的个儿,忠厚老实,心中有数,结婚时,亲戚们都去尽了一把力气;结婚后,与父母同住。怎么?有了孩子后,也闹意见了?我真有点儿纳闷,又不想直接点破。
于是,在我们共同期待的目光下,弟妹继续讲述她家的故事:
“那天,我从外面回来,刚走到小区拐弯处,就看见儿媳抱着孩子站在楼角一棵树下,像是闹情绪。”
“谁欺负你了?”我抱过孙子来问。
“还有谁!他让我滚出去......”
儿媳说着,眼泪要掉下来了。
“他敢这样说!”弟妹真生气了,“这是你的家,你应该让他滚出去!走,回去跟他算账!”
......
原来,事情很简单:两口子为孩子吃饭,争吵了几句。儿子没有说几句话,就耍浑骂媳妇。当时,我真为不懂事的儿子生气,也必须为受了委屈的儿媳做主出出气......
儿子见婆媳二人一块儿进门,自知理亏,就急忙躲进卫生间。
“你出来!”弟妹从来没有这样朝他大声吼过。
儿子大概被弟妹严厉态度镇住了,不自地然走过来,想逗逗孩子,弟妹用手一档,指了指她前面说:
“到那儿站着去!”
弟妹不容他编理由,就一口气批评了他一顿:
“怎么?长出息了,敢骂媳妇了!”弟妹瞪了他一眼说道,“结了婚,这里就是她的家!你敢让人家滚出去,我就让你滚出去!......”
儿子自知理亏,低着头不语。媳妇默默给我端来一杯水,便带着孩子去对面的卧室。
“好好的日子,不好好的过,这么好的媳妇,你让人家滚,你真不知好坏,不知天高地厚”我喝了几口水,口气有所缓和,“以后,你多管管孩子的学习,别整天就知道玩手机......”
媳妇走过来说:
“妈!都是我们不好,让您生气了。您歇一会儿,喝点水,消消气!我去做午饭......”
弟妹对儿子说:“把孩子给我。你也做饭去!”
...........
五
弟妹的家庭故事讲完了。
大伙都在称赞她是个聪明人,明白人,能说会说,能做会做......我却久久回想着她最后说的一句话:
“孩子们成家有了孩子,容易闹意见;我刚结婚时也一样;那时父母经常教育我,从来不说对方......哎!我现在先管好自己的孩子,也是想着学着爹娘做事儿呢......”
我想,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听了弟妹的话,想想她家的事儿,开始意识到:有的家,有的家务事,要看怎么断?有的经,就看你怎么读怎么念怎么对待了!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校园文学推荐
- 感恩的心
- 自己年纪老了,凡事转瞬就忘,可小时候那件受人恩惠的事儿,却永远铭刻在心。
- 11-05
- 先管好自己
- 一次,几个亲戚在一起谈论起儿女和亲家关系。
- 11-05
- 海边遐思
- 与众朋友一同赴海滨避暑,熟悉的人,熟悉的地儿,熟悉的事儿;或信步沙滩,戏水耍笑;或面对大海,无限遐思......
- 11-05
- 心目中的三姑
- 三姑离我们而去了,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
- 11-05
- 驮煤炭
- 在我们老家平山,有这样一句俗话:“平山不平,井陉无井”。想了想,平山不平,不假,境内有山,有坡,有丘陵;可若说邻县井陉无井
- 11-05
- 儿时的夏天
- 真正的盛夏,应该从进入三伏开始的。因为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是三伏。气温也是从初伏、中伏、末伏逐步升高。火辣的太阳,滚烫的热浪,每天
- 11-05
- 去处
- 妻子来电话,叫我去上海过五一劳动节,我应允了。四月二十七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从龙泉坐动车前往上海。
- 11-05
- 屋后的橄榄树
- 老家厝后有两棵老树,一株橄榄树,一株鹅掌木。两树间有一丰盈的泉眼,那是从大山深处蹦发出来的甘泉,汩汩流淌。
-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