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却挡不住青春奔赴的脚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2名指导教师,15名学生怀着炽热初心,走进乡村,以教育为笔、以关爱为墨,通过多元课程、创意活动与安全课堂,为乡村孩子们勾勒出一幅充实而温暖的暑期画卷。
1、多元课堂,播撒知识种子 实践队抵达乡村后,迅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制定分层教学方案。在低年级课堂上,传统学科知识摇身一变,成为趣味十足的探索游戏。数学课堂中,队员们设计了“数字大冒险”活动,将加减乘除运算融入游戏当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速了解数学运算技巧;英语课堂里,英文儿歌的旋律回荡,队员带领孩子们一边学唱,一边用肢体动作模仿歌词中的太阳、花朵等形象,让发音练习充满童趣。
2、创意手工,绽放童真光彩 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实践队精心筹备了石膏娃娃彩绘与玩偶缝制两大创意活动。在石膏娃娃彩绘现场,形态各异的素白模型摆满课桌——憨态可掬的小猪、威风凛凛的超级英雄、优雅的公主形象……孩子们手持颜料笔,化身“小小艺术家”,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调配色彩、填充图案。小朋友们将白雪公主的裙子涂成渐变彩虹色,现场时不时传来惊叹与欢笑,一件件色彩斑斓的作品承载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玩偶缝制活动同样妙趣横生,队员们提前准备好柔软的棉布、蓬松的棉花、彩色丝线及卡通图纸,手把手教孩子们穿针引线、缝合剪裁。起初,不少孩子因手指被扎、线头缠绕而手足无措,但在队员们的耐心示范下,他们逐渐掌握基础针法。经过数小时的专注制作,歪歪扭扭却充满爱意的小熊布偶、星星挂件陆续诞生。孩子们兴奋地将作品举到镜头前展示。
3、安全课堂,筑牢生命屏障 根据江西政法网报道,2024年江西省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溺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5.6%、71.1%,全省事故零发生的县(市、区)比例达93.7%。为了继续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实践队将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为孩子们筑牢生命防线。队员们将网络短片引入课堂,结合当地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野外游泳的危害,并详细演示“同伴落水如何正确施救”的方法:利用竹竿、救生圈辅助救援,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正确流程等。
“看着孩子们从对知识懵懂到主动探索,从畏惧针线到自信创作,从不知危险到主动宣传安全,这就是支教的意义。”实践队队长感慨道。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价值。未来,“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实践队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让点点爱心星火汇聚成照亮乡村未来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