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綦”迹寻根第一课|00后对话七旬老兵:从西藏运输线到红色薪火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2025年7月4日,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綦”迹——红研戎光・薪火信承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綦江区安稳镇羊角村。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情,访谈了老党员兼退伍军人蒋书其老人,旨在了解其入党经历、军旅生涯,挖掘安稳镇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安稳镇,作为一处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地方,拥有安稳红一军团二团指挥部旧址,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习者前来缅怀先烈、汲取精神力量。“綦”迹团队此次到访,正是希望借助老人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将红色精神更好地传播出去。


    蒋书其老人出生于1956年,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是一名汽车兵,退伍后一直生活在安稳镇,见证了小镇在岁月变迁中的发展,历经了文革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当团队成员见到老人时,虽已年近古稀,但老人精神矍铄,眼中透着坚定与温和。   
    谈及军旅生涯,老人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回忆道,自己曾多次开车前往西藏运送物资。在那个年代,通往西藏的道路可谓是艰险重重。“那些路,大多是土路,有些路段还特别陡峭,旁边就是悬崖峭壁。”老人说道,“一到冬天,路面结冰,车子很容易打滑,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除了道路条件恶劣,物资匮乏也是一大难题。途中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补给点,战士们有时候只能忍饥挨饿,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将物资安全送到目的地,为边疆的建设和稳定贡献力量。老人的讲述,让团队成员仿佛看到了那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军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画面。

    说到入党初心,老人神情庄重。他表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深知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使命。“当时就想着,自己要为国家做点什么,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老人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党的忠诚。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无数像蒋书其老人这样的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浪潮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对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热爱。

    老人还向团队成员展示了他获得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多年来坚守初心、默默奉献的最好见证。看着这些荣誉证书,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老人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更加明白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在访谈过程中,老人虽未对青年学生有过多的言语期望,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为在场的青年们树立了榜样。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要勇于面对困难,要有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决心。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从老人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对党忠诚的信念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次访谈活动,是“綦”迹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蒋书其老人的交流,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安稳镇的红色文化和老党员的光辉事迹,更在精神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所听、所感、所悟带回学校,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让红色精神在校园中生根发芽,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撰稿:张浩、张檬
摄图:张洋、牟浩源、刘頔
供稿:重庆移通学院——綦迹-红研戎光・薪火信承乡村振兴促进团

 
 
作者:曹露仁、张浩、张檬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綦”迹寻根第一课|00后对话七旬老兵:从西藏运输线到红色薪火传承
  •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推普传科韵”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走进常村镇中心学校​
  • 【行走的思政课】青春映乡野,教育筑新章 ——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赴亳州涡阳程大村开
  • 集美大学平水襄凤:砖瓦载千年,福船传匠心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