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由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红途寻迹·东山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创作的《十米绘卷:毛泽东成长成才路》线稿正式完成。该作品以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为主线,通过五个生动场景,艺术化呈现了其从韶山冲少年到革命青年,最后成为革命伟人的蜕变之路。项目负责人谷和娟、谭惠允带领团队利用课余及夜间时间,历时三天完成线稿创作,为后续下乡教育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幅长达十米的绘卷以细腻笔触和象征性构图,分五个篇章展现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关键节点。“务农辍学·志存高远"篇以韶山冲田间劳作为背景,展现毛泽东"身居乡野,心系天下"的胸怀;"负笈东山·新学启智"篇参考了东山书院自修室的场;"剪辫开新·意气凌云"篇,特写镜头聚焦剪辫现场,背景中同窗的惊愕神情与《新民说》海报,凸显这一行为的革命性意义;"湘江跃鲤·一师折桂"篇,将湖南一师校门作为背景,青年后背文书,展现青年毛泽东的新节点,新开端;最后“霞光淬志·铸就伟业”篇则通过象征性手法,表现毛泽东从热血青年到革命领袖的转变。
实践团在创作过程精益求精,追求真实。团队在项目启动前已根据相关史料,完成了草稿设计,但为增强作品的历史真实性与教育价值,特意前往毛泽东曾就读的东山学校(原东山书院)实地采风后动笔。创作过程中,团队在政治表达与艺术呈现间取得巧妙平衡。原计划的两幅正面肖像改为留白构图,辅以书法题词和史料说明,既规避政治敏感性,又以"虚实相生"手法突出精神内核。面对十米长卷的创作挑战,团队采用分段绘制,先色粉打底,再用墨水进行勾勒。
据悉,这幅绘卷将在完成后期制作后,作为红色教资源展出。该绘卷不仅是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艺术再现,更将成为下乡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通过互动讲解引导青少年感悟伟人成长历程中的理想信念与奋斗精神。创作团队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化的呈现方式,让红色文化更加可感、可触,激发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